第 41 章 (第8/9页)
,自然担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储料的,所以以后青储料的买卖,他必得有话语权。”
“您是村长,又是牵头人,自然也一样。”
首先,大权不能独揽,分为两个人。
但两个人还不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再请赵夫子赵秀才做中间人,他清正严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
赵夫子的为人,大家都相信。
纪元又强调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诉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请他来做三权分立之一,非常合适。
安村长跟安叔公果然点头。
安纪村青储料的买卖,有了这三人,后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们要开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龄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间。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这些事都不用纪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毕竟他们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现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样是管。
利润分配上,自然是谁做活多,谁分的钱就多,大家可以互相监督。
安叔公家能多一些,是因为他家还能出九口现成的窖,而且一部分订单也是他家拉的。
安村长牵头做了此事,到时候利润由他分配,自然要受赵夫子的监督。
好处也有,他已经让他在外面给牛穿鼻环的大儿子四处打听,谁家需要青储料,他自然也能抽一份。
张兽医更不用讲,他倒是也会检查青储料的品质,而且他接触的养殖户更多,订单根本不用愁。
这已经是几乎农村集体经营了。
等于在安纪村开个青储料的作坊,原本的村长变成作坊老板。
大体的事情定下,里面细节更是磨人。
纪元亲自去请了赵夫子,赵夫子听说是经营的事,根本不想理。
可听说跟养牛耕田有关,这才应下。
有他这个铁面无私的,这事不会太差。
作为监督人,在细节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有一份银钱。
赵夫子想推辞,纪元却直接写上,又道:“您做了事,就应该有报酬,这是您应得的啊。”
安叔公跟安村长立刻点头。
纪元劝了又劝。
最后跟村长商议,把银钱折合成米粮布匹,定时送过去。
主要是赵夫子年岁渐渐大了。
帮忙管着青储料的事,也需要费心。
换作别人当监督,说不定都不去看,但赵夫子应下的事,就一定会办妥。
无论从哪方面讲,这银钱赵夫子非拿不可。
最后纪元道:“您可是秀才,给官府的文书上有您作保,我们这事才能更通顺。”
“全村的人都想养家糊口,您这也是帮忙呀。”
用秀才的名号给青储料“压阵”,确实好用。
赵夫子少见感慨:“老夫这酸秀才的名号,竟然能派上用场。”
纪元放麦假的第五天,就在商量这些细节中度过。
里面的细节包括许多。
村里集体挣的钱,也要给村里老人四时八节礼物,以及给幼童孤儿的补贴。
当然还有纪元这种。
只要考上县学,便能从青储料这部分银钱里拿出补贴。
纪元当然还有另一份银钱可拿,自然是安大海跟他的分成。
这部分并不细说。
但也是纪元以后学费的重要来源,算下来,一年至少一百多两。
如果是私人的买卖,自然不用顾忌那么多。
可这说了,并非纯粹的商业活动,村里挣了钱,自然要回馈乡里。
赵夫子也是听到这些,才更愿意帮忙做监督。
若他们只是把利润揽到自己怀里。
官府那边可就不依了。
一定会按照商税来收。
这种事可大可小,可以收商业也可以收农税。
全看一县之长的想法。
再说,纪元确实有意这样分配。
若小纪元在时,有这样的买卖,有能顾忌到孤儿的分红补贴,他根本不会死在即将温暖的初春里。
小纪元去世之前的梦想是吃顿饱饭。
纪元或许完成不了小纪元的梦想,但却可以照顾同他一样的孩童。
读书也是同理。
自己虽不需要村里再给补贴,有之前牛家的分成就足够了。
但以后像他这样的学生,不用再担心没有钱读书,也不用担心笔墨纸砚。
长长的文书写下来,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
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要是有商会的人来看,肯定会说,这几乎可以成为集体经济的模板。
从上午到晚上,再到深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