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 章 (第3/7页)

加入书签

不会有其他想法。”

“要是换个克扣的,那夫子们肯定会另寻出路。”

按照天齐国律法规定,凡秀才以上功名,每三个月可以领一次俸禄米粮。

这算是朝廷对读书人的补贴。

不管是赵夫子,还是从府城回来的小河舅舅李耀众李秀才,都能按时领取。

而县学的夫子们,最低也是秀才。

他们靠着县里发的俸禄,以及县学的米粮银钱,这才能维持住一家老小的生活。

更厉害的,诸如殷博士,罗博士这种,县里还会额外拨钱给补贴。

如果这三部分银钱被克扣掉,日子就会艰难,也不能专心教学。

正荣县县学夫子们名声在外,随便出去教书都会拿到不菲的教资。

这样很容易被挖走。

纪元听明白了。

刘嵘是怕新来的县令克扣老师们的奖金跟工资,然后这么好的老师们跑路!

毕竟老师也是要吃喝的,老师也有一家老小要养。

有言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也有人更讲什么,读书耗费银资考上的官,必须要捞回本才成。

这种官员一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捞钱。

刘嵘怕的就是这种人。

纪元昨日听教谕说了一些,大概猜得出对方的来历,肯定非富则贵,应该不会贪图小利。

虽然不能明说,纪元对刘嵘道:“新县令应该不会这么做。”

昨日纪元是参加了宴会的,刘嵘还听祖父讲,县令同县学的人说了好一会的话。

纪元那会就在旁边。

或许那时候听来的?

纪元安他的心:“放心吧。”

纪元虽然知道县令是新科进士,又是京城人士。

可不知道这消息能不能说,自然闭口不言,只挑能说的讲。

刘嵘倒是放心了,纪元都这么说,应该没错?

只要县学没有变动,至少在他考上秀才之前没有变动即可。

这里的夫子,可不是哪都能找到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县学里都在讨论即将过来的新县令。

大多数人想不到那么多,只是好奇新来的长官。

九月下旬人家就要来了,难免多讨论讨论。

纪元又恢复放假的学业。

上午四书,下午礼记,晚上春秋。

抽空还要给安纪村回信。

八月底秋收已过,耕地也翻整好,就等着做青储料。

按照之前说好的,安叔公,安大娘子负责技术,安二娘子负责记账杂务。

村长管着新招来的人,利落地在安纪村找到合适的位置。

那位置地方平整,又距离安叔公家之前的九口窖不远,还能近邻主路,以后方便运输。

但凡纪元说的点,他们都牢牢记住。

八月十五之前,青储料的需求在三十九万斤。

十五之后,县里许多人听说青储料的事,也去安纪村预定,就连农司那边也被指挥营托付,预定了十万斤的。

算下来,如今的需求已经有五十七万斤。

所以安纪村更加忙了。

挖窖,收秸秆,收野草,分类,铺料,调配料水。

很多人都说,明明之前这个时候,就是农闲了,现在却比农忙还要忙。

但大家都知道,这事做好了,是能挣钱的!

一想到挣钱,谁会不卖力啊。

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安二娘子的弟弟李耀众说什么,现在事情多,还想插手,被安二娘子几句话点了回去。

好像也没跟她弟说什么,只在干活的时候讲:“安纪村的买卖,难道他们那也想一起做吗。”

这句话让村里人警觉。

自己村的人都没吃饱呢,别的村还想来抢?

他们村很多人等着被喊过去做事啊。

不少人自发维护起安二娘子:“安二娘子记账清晰又快,说话解释得还清楚,人家做事还有得挑?”

“男的了不起?你不是你娘生的?安二娘子就是个娘们又怎么了。”

“就是,什么酸秀才,在我们村蹭吃蹭喝,还不赶紧滚!”

听说这事的第二日,李耀众便灰溜溜离开。

如果一个村的人都容不下你,那基本上没有可立足的地方。

他走的时候,还想问姐姐再要点钱,直接被安叔公骂回去。

那李耀众的爹娘甚至还传口信来,说安二娘子对弟弟不好云云。

这些都是八卦了,纪元听得有滋有味。

好在青储料一切都很顺利,预计十月二十五到十一月二十五内交货。

各家的订单也在签,收了定金之后,收料的速度也变快了。

安纪村因为青储料的买卖,都繁华不少。

还有就是小黄的事。

纪三婶竟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