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骑驴的南方人 (第1/4页)
吐蕃一直以来,都是大唐皇朝的头等心腹大患,只看边镇开支,陇右与河西常年占据榜一榜二,就可见一斑。
中心位于现在西藏位置的吐蕃皇朝,几乎与唐朝同时崛起,而在历史上,又几乎是同时崩溃。
有一种说法,说是盛唐的出现皆因周边无强国,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吐蕃就是一个实力非常强横,威胁极大的外部势力。
眼下的吐蕃也处在发展的鼎盛期,但因其区域面积有限,气候温热而导致的人口暴涨,所以必须要对外扩张,掠夺资源,才能满足其内部需要。
核心区域在西藏,向西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山地地区,向东,侵入了四川西部、青海、甘肃一带,向北,则是新疆地区。
这一条从西往东的巨大弧形区域,就是大唐与吐蕃频繁冲突的边境线,双方战事从大唐开国延续至今。
打的时候多,停的时候少。
想要见到李林甫,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自从陇右的消息传来之后,李林甫就没有回过家,一直住在兴庆宫中书门下的官署。
熬夜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损害身体的,但是李林甫没有办法,以当下的政府运行效率,如果不能加班加点的话,事情根本做不完。
他加班,别人自然也要加班,所以兴庆宫这几日来,各办公官署灯火通明,深夜时分,也不断有官员入宫,汇报工作进展。
其实基哥要是肯移驾太极宫,会让大家省事很多,但人家就不回,以至于皇城衙门的各类文件,需要以马车运往兴庆宫,再分类整理。
李隆基口口声声说不得贻误战事,实际上最贻误的人,就是他。
“找了半天还没回来?再催!”
李林甫在中书门下怒斥一声,便有官员立即跑出去了。
他发怒的时候,别人是不敢吭气的。
他要找的,是金城公主几十年以来,与大唐之间的往来信笺,这些信上的内容,可以让他很大程度上对吐蕃做出一些有效的分析。
毕竟没去过陇右,虽然他遥领过陇右、河西,但终究不如亲临其境的皇甫惟明更了解。
信安王李祎八十多了,实在是熬不住,但李林甫不让他走,所以直接就在中书门下收拾出一间静室,专门用来让李祎休息。
曾经担任过河西节度使的牛仙客,无疑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只见他在堂内皱眉道:
“皇甫惟明的奏报中,称吐蕃四如皆有调动迹象,但是盖嘉运那边却说,叶如没有动,也不知道到底情况如何。”
吐蕃的地盘,依据其地形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大致被分为三个部分。
上区阿里三围,西藏西北区域,这里宛如池塘,高耸着雪山和山脉,适宜放牧。
中区卫藏四茹,西藏核心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水道纵横,拥有广阔的草原和岩石。
下区多康六岗,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这里拥有无垠的田野,分布着大量的森林。
上中下三个等级,下区的日子最难过,属于吐蕃王朝最乱的地方,也是与大唐发生冲突最多的区域,直面陇右防线。
四如当中地盘最大的叶如,其边境线与河西防线接壤,盖嘉运却说叶如没有动静,也正因如此,朝堂上很多人认为皇甫惟明在谎报军情。
“安人军、振武军、积石军、莫门军,均有军情呈报,这不是皇甫惟明可以乱扯的,”还没有来得及上任河东的田仁琬皱眉道:
“杜希望、安思顺、王难得,也均有奏报,我以为,吐蕃四如多半是动了,但他们到底会从哪个方向进攻,眼下还说不清楚。”
他也是一位顶级战将,历史上声名不显,是因为没有主持过大型会战,但能够身居安西都护如此要职,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线过长,每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敌军的主攻方向,所以田仁琬认为,吐蕃未必会主攻石堡城,也许只是声东击西的伎俩,为其它方向的战事推进,提供援助。
这不怪他,毕竟石堡城附近驻兵不少,已经构筑成了鄯州以西的一整套完整军事防线,吐蕃从这里主攻的话,代价极大。
而吐蕃当下的情况,似乎不足以发动太大规模的战争。
事实上,历史一次一次告诉我们,国内情况越复杂,对外发动的战争就越大。
李林甫眉头紧锁,低头查看着户部的账本。
短期内想要征调足够粮草,只能是在关中,可是关中地区的粮食,春麦才进入播种期,而粟米还未到播种期,稻米就不要说了,关中没多少稻田。
而眼下又是漕运的低谷期,南方的粮食送不过来,如果从国仓调拨,又不能调拨太多,否则圣人今年又得跑洛阳就食。
而李林甫知道,圣人不想去洛阳。
“发文给韦坚,四月份之前,我要一百万石粮食抵运长安,做不到,就罢他的职,”
李林甫朝中书侍郎萧华道:
“立即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