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唐,实亡于李隆基 (第1/3页)
太子少保中书舍人崔琳,刑部侍郎补任太子少詹事崔珪,司农寺卿崔瑶,这便是三戟崔家。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职权非常之大,可以说是整个大唐中的五品官之最,一部尚书见了也得客客气气。
但崔琳可不是五品,因为他还是太子少保,官阶论大的,所以人家是从二品。
太子太傅少傅,太师少师,太保少保,其实就是个荣誉头衔,与三公三师一样,发展到现在都是荣誉加衔,就是图个名气,将来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头衔,是非常荣耀的,所以经常出现在死后追赠。
但是你前面加上太子两字,那就是太子之师,有义务支持培养指导太子,如果哪个太子太师一直是针对太子,那这个人会背上一个骂名。
崔琳明知圣人不喜太子,但他也决不能有丝毫损害太子利益的行为,不然将来太子上位,极大可能剥夺他的所有头衔,墓碑上空空如也,一辈子也算是白混了。
中书令李林甫,下来两个侍郎萧华、韦陟,外加六个中书舍人,这便是中书省的的核心阶层了。
也是王朝最核心的部门。
本来崔琳真的没有帮太子的意思,完全是说句公道话,认为盖嘉运援救不及才导致的大败,但是落到李隆基耳里,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李隆基重新感受到了来自太子的威胁,尤其是在两王薨逝之后,他对太子更顾忌了。
养老生涯刚刚开始,我正打算有滋有味的过小日子,别让人家一脚把我踹下去。
他有这个想法,也不赖他,世民兄开的好头。
而且李隆基当年,其实也有倒逼他父皇李旦早早让位的嫌疑,因为那个时候的基哥承受着来自太平公主的巨大威胁,已经处在发起兵变的临界点。
李旦察觉到了,为了避免再次大规模流血,选择早早将位置给儿子,好让妹妹死心,自己做太上皇玩平衡。
事实证明,他这平衡玩的不行,儿子还是将妹妹给杀了。
李隆基一个人坐在殿门内侧,望着外面的这场春雨。
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热闹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内心特别孤僻的人。
情感,有,但那是以前,现在的他,就是孤家寡人,防天防地防空气。
他想起了废太子瑛。
初立太子的时候,李隆基肯定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亲手杀掉这个儿子,但是当太子日渐成年,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他害怕了。
害怕儿子会像当年的自己。
人的想法,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李隆基在猜测儿子们的想法时,总是喜欢代入自己,所以他会成为有唐一代,最猜忌儿子的皇帝。
因为他并不爱自己的父亲,所以觉得,他自己的儿子也不爱他。
当然了,他的感觉很对。
“圣人,门口风急,您回殿里暖和吧,”高力士来到背后小声劝道。
李隆基长长叹息一声:“牛仙客呢?回去了没有?”
“回去了,他确实病的不成样子,右相不让他走,也是为了朝局,眼下左相这个位置,确实不好选,”高力士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朕暂时搁置,李适之想上来,朕也想让他上来,但是他要是上来拖后腿,朕也不好办。”
当来自太子的威胁越来越大的时候,扶持宗室几乎是不二选择,因为宗室成员永远不会跨过皇帝去支持太子。
他们的忠心,皇帝>太子。
等皇帝死了,他们才会继续忠于下一任皇帝,这是他们的责任,所以新君上台,一般不会清算宗室成员,因为他明白,只要自己坐上那个位置,宗室就会支持他。
而且李适之这个人,与少阳院一丁点的瓜葛都没有,这就是李隆基看好对方的原因。
“是啊,他总是冲着右相,当然了,右相也不是善茬,是他先挑事的,”高力士苦笑道。
李隆基哈哈一笑:
“很正常,都是博弈,李适之是太宗皇帝之后,打心眼里瞧不起李林甫这个小宗,一旦拜相,肯定不会学牛仙客,这就是李林甫排斥他的原因,但如今朕要将国事都交付李林甫,他这么对着干,也不合适。”
“那倒也不一定,”高力士道:
“右相独断,多一个人监督还是有必要的,否则右相一人独大,日子久了,难免会蒙蔽圣人。”
李隆基转过头看向高力士,笑道:
“你知道朕为什么用李林甫吗?就是因为他不敢蒙蔽朕。”
高力士皱眉道:“圣人还是不能大意啊,岂忘了张九龄乎?”
李隆基笑了笑,不再跟他争论,他是了解李林甫的,李林甫永远也做不了张九龄,他没有张九龄胆子大。
“朕的那个十八郎,最近又在做什么?”每当觉得太子太跳的时候,李隆基就会想起李琩。
因为压制太子,自己出面不合适,最合适的是李林甫和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