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秋后算账 (第1/2页)
第393章 秋后算账
原本耿仲明对于自己部下曹德纯被围的消息比较上心,向多尔衮请战,请求去沧州支援,但是这个请求被多尔衮所否决,任何人都得服从大局。
一切以大局为重,而清军此时的大局就是尽快撤离,将剩下的俘虏尽快送出关去。
天气暖起来了,南方的粮饷可以按时送到了,明军开始满饷,并且不再挨饿,仿佛一下子战斗力就提上来了:
崇祯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明军王朴部突袭武清城外,击杀清兵12人;
三月初一,明军杨国柱部突袭杨村,夺回被清军掳走的大明百姓数千人;
三月初三,明军曹文昭部袭击宝坻,一战斩杀满洲精锐三个牛录数百人,这是清军本次入关以来,真满大兵兵员数量方面损失最大的一次;
三月初四,明军贺人龙部与白广恩部合军,击斩落后的蒙古扎鲁特部骑兵120人。
……
坐镇天津卫的多尔衮是焦急异常,他突然发现,已经在本次入关抢掠的盆满钵满的满洲大兵也好,蒙古各部也罢,包括汉军都已经失去了进行血拼的动力,谁都不想死在黎明前!都想着把现有的战利品,赶紧送回辽东,然后好好享受这些战利品。
所以耿仲明的请求就被漠视了。
至三月初八,清军全部人马走出青山口,连带着哭哭啼啼的46万百姓,这些百姓基本上都是壮男壮女,甚至连小孩都几乎没有,这些人口对于清国来说,都是很好的耕种人口。
而大明本身损失的人口,包括战场被杀、疫病造成的死亡以及被屠杀的人口,又何止百万?
清军从九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初,半年时间共攻陷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生俘大明亲王德王朱由枢(注:查大明宗谱,实际是个生僻字,打不出来,就用这个名字代替吧)、郡王朱慈瓘、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升等,攻杀大明吴阿衡和卢象升两位总督以及其他上百员各级将领,并且大胜明军57场,俘获的骡马牲口更是上百万之多,光是上交大清中央朝廷的黄金、白银合计就达上百万两!
北直隶和山东一带的社会经济,一直到三十年后都未曾恢复。
清军这次入侵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清军本身也损失了塔拜父子四人(其中包括被俘虏的喇都海)、岳讬和马瞻六位皇族成员,所以当清军大队人马返回盛京的时候,清国皇帝皇太极没有见到岳讬,只有一个多尔衮,触景生情,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做给其他人看的,便下令撤去所有的欢迎仪仗、取消一切欢迎仪式,下令罢朝三日以示祭奠;
而清国老资格亲王代善,一次性失去两个儿子,其中马瞻还是他所比较疼爱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使对于亲情非常淡漠的代善,也是不由得失声痛哭,以至于摔落马下。
皇太极在三日后,先是下令强迫岳讬的福晋殉葬,终于实现了他将莽古尔泰、莽古济这一对兄妹,也就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几乎所有的后代全部赶尽杀绝的夙愿。
处理完皇族中的事,皇太极然后下令将俘获的人马按照军功大小,进行分配,并且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春耕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用这些人力资源扩大开垦荒地的规模,正面促进了清国的经济发展。
只是多了这么多人口,需要吃饭,清军就将劫掠的银两,分出一部分交给了以范永斗为核心的晋商们,让他们帮助清军在明国境内,采购粮食、药品和铁器等物资,实现了一种对大明持续性的吸血循环链。
而范永斗为首的晋商们大肆收购粮食,又使得北方的粮食价格一路狂奔,而底层的老百姓的收入却没有增加,粮价又贵到飞起,而干旱的持续性加剧又导致本地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再加上大明中央朝廷又要开始作妖,以至于大部分老百姓已经处于饿死的边缘。
原来,大明朝廷的财政早就亏空日久,本次应对清军入侵,抽调了全国各地的勤王军,甭管有没有用,作为政府,必须承担这些军人的粮饷补给和安家费,还有被祸害地区的战后重建,这些都需要钱。
加上那帮吸血鬼一般的各级大臣、胥吏们,看到了钱和物资,都想伸手捞一笔,使得大明朝廷的实际花费要比前线官兵到手的多出十余倍,而这些压力都被转移到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的头上。
只是那帮胥吏可以不要脸,可以肆无忌惮欺负平民,可是政府还是要点脸面的,那就是制定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个借口由备受大明皇帝器重的杨嗣昌给提了出来,这个借口就叫作“练饷”,以军费无着,要求全国范围内每年加收七百三十万两,比崇祯十年增加的“剿饷”多了近三倍,更坑爹的是“剿饷”的征收也没有被停止。
杨嗣昌到死也没有想明白,正是“练饷”这个事情的提出,使得大明处于一个必亡的局面当中,而练饷的增收再也没有取得征收剿饷那个时候的效果。
上面都是事后诸葛亮一般的总结,但是在当时的崇祯皇帝来看,杨嗣昌简直就是天才,当时提议增收剿饷的时候,就几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