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2/4页)
漏了。
这些瓷器,经过清理后,焕然一新,和刚买到手的时候,截然不同,品相上一个台阶,不过,这些瓷器,石素素不打算卖,准备自己收藏。
最后一个仿哥窑梅瓶,大伯以为是清代民窑,经过清理后,石素素从里到外又看了一遍,最终确认下来,是宋代官窑。
宋代的官窑与明清时期的官窑,在概念上有所不同,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生产皇帝的御用瓷器的,但是,只有两处窑口烧制的瓷器才叫官窑。
明清时期的官窑是指御用瓷器,不指某一个具体的窑口,只要是奉旨烧制,哪个窑口烧出来的都是官窑。
石素素面前这个宋代官窑梅瓶,釉面有疏密不等的开片,收藏界为各种纹路的开片命名为冰裂纹或鱼子纹,这个瓷瓶的釉层不厚,有玉质感,釉色是天青色,通体施釉,器型美观,素面无纹。
石素素知道,明清仿宋官窑,釉层较厚,釉面开大小纹片,釉色为粉青和灰青色,不重视造型,重釉色,而清末民国仿宋官窑,多为豆青色,灰蓝和月白釉色,重釉色,少数无开片,多数为大开片。
虽然心中有些肯定,但是,石素素打算过几天找傅老看看,毕竟她还没达到傅老那种程度,如果确定下来,准备上拍或出售,因为,对于高价值的古玩,她没有收藏的意愿。
另外,大伯故作大方送的鼻烟壶和砚台,价值其实比较高,两个鼻烟壶,在清理后,看出原本色,一个白玉,一个黄玉,都是清中期鼻烟壶,材质为和田玉,品质比较好,玉质温润,价格的话,都要二十万左右。
“这些瓷器从哪买的,品相不错。”
谢成州做好晚饭,走到客厅的时候,就看到这丫头把茶几放满了古玩瓷器,对石素素爱好古玩这句话,一点也不怀疑了。
“昨天在前进小区,碰上的那位大婶,我买过她的玉佛,她家以前的邻居准备搬家了,家里有些老物件,所以,今天下午的时候,我去了一趟,这些都是从那个邻居大伯家买来的。”
石素素把情况说了一下,暗自笑了笑,现在这些瓷器的品相比买来的时候好太多了,看上去就像保养的很好。
谢成州不急着吃晚饭了,坐到石素素旁边,没有看那些瓷器,反而把面前的砚台拿了起来,稍微看了看后,仔细观察起来。
“这是端砚吧。”谢成州对于文房书画还是比较熟悉的,对瓷器不太了解。
石素素听到这话后,看了过去,点了点头,“这个砚台是那位大伯送的,是清代的端砚,算是捡漏了。”
“运气不错啊。”谢成州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丫头的运气了,一次偶然,二次是幸运吧。
石素素同样如此想,以前她没这么好运,和谢成州待久了,这幸运值,满满,不过,嘴上说道,“其实不算值钱。”
“四大名砚,不值钱。”谢成州对价格这方面,不太敏感。
“端砚根据坑口不同,价格也不同,最佳端砚为老坑,属于收藏级别,一般的老坑端砚只要千元以上,尺寸稍微大一点,价格万以上,如果有好的雕刻和石品,差不多才十万以上。”石素素说起端砚现在的价格。
“价格不至于这么低吧。”谢成州觉得收藏古玩,还是需要知识储备的。
“当然也有贵的,与名人有关的,与雕工石品质有关的,记得拍卖会拍过一个宋代端石蜗牛纹砚,最后二百多万成交,还有一个清代紫云砚达到六百万左右。”石素素顺口说起。
“那这个呢。”谢成州感兴趣的问起。
“这个是清代端石凤纹砚,品质比较好,应该能卖五十万左右,如果喜欢,还能更高一些。”石素素估摸了一个价格,除了宋代官窑梅瓶和清代官窑梅瓶,这个价值最高了。
“自己留着,还是准备卖。”谢成州不知觉的询问起来。
“卖了吧,我比较喜欢瓷器,过几天,去师傅那一趟,让他帮我出了。”石素素现阶段对瓷器比较感兴趣,不想收藏砚台。
谢成州看了看手中的端石凤纹砚,有些喜欢,不过,想了想后,拍了两张照片发送出去,没一会儿,手机就响起来。
“爸。”谢成州接通手机。
“砚台哪来的啊。”谢启临询问起来。
“我朋友的。”谢成州说道。
“你朋友的,出吗。”谢启临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恢复各种爱好,对于文房古玩,最为喜欢,看到儿子发过来的照片,发现是端砚,有些兴趣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砚台。”谢成州一点不急,反而问起。
“端砚啊,这你都不知道,四大名砚。”谢启临嘲弄的说道。
“我知道是端砚,不过,年代呢。”谢成州明知故问起来。
“来,你把通话视频打开,让我看看,你发给我的两张照片有点模糊。”谢启临吩咐起来。
谢成州看向石素素,询问一眼,看到这丫头不在意的点了点头,就打开视频,不经意间,把石素素拉入镜头。
“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