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番外—传统节日变迁 (第4/29页)
出门,门口烧钱送孤鬼;
把三月三过得最热闹的是壮族,最初它是祭祖日,先祖只有在这日才能享用到祭品。
所以这日壮族准备染花米饭祭祖,按照传统祭
祀完后不能出村动针线,要对歌踏舞欢庆节日。
到现在三月三主要突出歌圩,全面发展‘歌能下酒,谣可当餐’特点。
把壮族对歌、黎族的打柴舞…办得热热闹闹,欢乐得很】
原本排排坐的李世民一家大开眼界:原来壮族歌曲对着唱?
男女对唱,男男对唱,女女对唱,他们舞蹈与中原相比,听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而且他们的服饰甚美,戴银帽身穿五色衣,与中原大不相同。
年龄尚小的李泰跟着天幕拍手唱:三月三龙拜山,五谷丰登人丁旺,百业兴好运转...
李世民听着小儿L跟着唱,忍不住将他抱起来笑道:“壮族舞姿粗犷倒别有一番美意。”
今日天幕甚好甚好!
【四月莺飞草长时节,是踏青扫墓的节气,所以这月有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清明节。
与清明节相伴的是寒食节!
最初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日,后来汤若望修整历法,把寒食节定为清明节前一日。
现在寒食节与清明节融合在一起,只是我们并不遵守吃寒食的习俗。
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是个小苦菜,为避宫中后妃迫害,不得不逃亡他国。
他在外颠簸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就陪了他十九年。
流亡艰难无食可腹时,介子推甚至割肉做成羹汤给重尔果腹,这就是‘割股啖君’的由来。
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不赏介子推,于是他辞官归隐山林不见,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相见下令烧山。
最后介子被烧死在柳树下,只留下一块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木板。
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孤独地坐在上王位哀思往日,甚至下令在介子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一天称为寒食节。
后来他率臣祭奠介子时,发现柳树新生发芽,喜欣若狂地赐柳树为’清明柳’。
为意示介子重生,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秦
秦始皇眸色疑惑:后人说词怎么怪怪的?
春秋讲忠德‘委质量为臣,有死无贰,’介子推割股食君是臣子道义之举,难道不该盛赞?
但介子推何时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之言?
又是后人编造?他阅史书数遍未曾见过。
【对于晋文公的做法很难评,这是什么强制爱?
但这只是寒食节的来源版本之一,其他有伍子胥传说,东汉曹娥版本等等。
而清明原指时辰:‘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它是告知农人耕种时辰、预知气候变化,作为节气存在,并无节日氛围。
唐朝开始清明节就成了节日,但他们仍有不同,从唐人王表诗句就可以看出两者区别:‘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不管他们有多大的不同,南宋后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成了中国最大的祭日。
有诗人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道出清明节伤情,但它也是生机勃勃的节日!】
汉
吕后放松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听着唐朝诗句,反复念叨几次后认同道:“难怪后人要说唐朝文盛,仅仅这一句千树雪、万家烟,就道出几分盛诗意。
她阖目沉思:天幕后人言谈有序,说话极有条理,又推崇教育,看来朝廷可利用此计划扩大官学,早日为大汉养出人才。
不过兴学之事急不得,如今大汉内忧外患,诸多国事要件件解决,她不能慌,慌了大汉就乱了。
【清明这天扫墓,要在坟包上插朵纸花,以示此坟有人祭祀。
然后供上祭品让先祖享用,再拿出香火纸钱烧给先祖。
古时纸钱多为金元宝黄纸,而近代则多了一项:玉皇大帝发行的天地银行冥币。
现在咱们的冥币在国外当做福运,没事给自己烧烧,给亲朋好友烧烧。
当然也要给先祖烧,让他们保佑自己】
朱棣都瞪大了眼:烧纸钱给自己?
哪有自己咒自己的?
还有阎王爷管得了国外鬼吗?
而民间在震惊后发现,这天地银行上的玉帝,就是上次天幕播西游记里的玉帝。
难道他真的玉帝?
【扫完墓后,就是快乐的清明活动,在这一天人们忙着呢!
插柳:清明时节天好但也要防止它雨纷纷,所以折枝柳树插在屋子里做’天气预报’:
柳条青,雨蒙蒙;
柳条干,晴了天;
而且清明节又是百鬼出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