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各行祖师za (第12/24页)
?后人这是赤子之心!”
他虽嫌弃后人语言不庄重,但心里有百姓的人能差到哪去?
朱元璋暗骂:他娘的,又是旱又是蝗虫又是瘟疫,跟他当年遭遇一样,三年六绝,这样的灾患哪里是一条水渠就能解决的?
后人没受过苦,不知道流离失所、遍地饿殍惨象,那惨况不是泡在蜜罐里的后人能想象的。
他经受那样的苦,知道500万条命代表着什么?
‘庄稼就像炭火烤,遍地不见绿苗苗,二三月饿死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当时哀歌印在他脑子里,终生难忘!
他家因灾祸死了个七八,家中穷到连棺材都凑不出,只能用白布裹了父母下葬。
到后来更多的人连个白布都凑不齐,只能胡乱挖坑埋葬,再后来尸体没人埋!
他用力眨眨眼,逼退眸中水汽忍不住骂了句:上天不眼长,狗日的贪官不做人!
吴晓思稍稍稳定了下情绪,继续道:【治水技术复杂类:蓄水池类堰坝:
水渠升级后就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道,及各类水库等组成的大型工程系统,每种工程系统侧重各有不同,如都江堰、它山堰等】
【如果我们视角拉到全球,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北纬30℃两侧的陆地大多处于干热少雨的气候,如:北非大沙漠、埃及金字塔等等,但同是北纬30℃两侧的成都气候却截然相反。
气候温润、宜居之都...都是成都的代言词,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都江堰,它把‘泽国’、‘赤盆’的成都平原改为天府之国。
而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是谁?
李冰!
都江堰是世界级的水利工程,但李冰存在的相关事迹,仅比汉朝丁缓略好一点,能在地方县志资料中找到零星半点。
‘史记·河渠书’中对他的记载只有:‘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其中句述对冰凿离碓无时间记载、无身份说明,且‘守’在古时典籍中有‘国君’之意,因此此句可以理解为:蜀国国君冰,为民除水利之害。
按其意李冰与秦便无关系,再则秦灭蜀后,秦史记载的蜀地官员有通、壮、绾、辉等人名,唯独没有李冰记录,所以李冰的出身及平生事迹皆是谜团。
正因这些谜团未解,蜀人与秦人对李冰的归属还展开了抢人大赛:
蜀人认为:秦人懂什么水利?他们是‘牧犊儿L’(秦国外号),长在西北只会放牧不会修水,怎么能乱说川主是秦人呢?
证据?
李冰真是秦人,修郑国渠为何不启用李冰或者李二郎,而要用心怀叵测的韩国人郑国?
并且在秦国正史中多见郑国渠、长城记载,而都江堰却只有零星消息,李冰更是书中无名!
郑国
给秦人挖了一条水渠,秦朝就以其命名为郑国渠,那李冰呢?
都江堰规模不如郑国渠?李冰功绩不大?秦廷只字不提,岂不说明李冰不是秦人,是蜀国亡臣,是咱们蜀人!
秦人:呵呵~】
秦
秦始皇额角青筋直跳:什么叫不启用李冰?
李冰在他曾大父时就已去世,他要怎么启用?
群臣亦是愤然,冯去疾高声斥道:“谁说我等未记下李冰之功?明明...”
话刚过半句,他如同一只被人掐住脖子的鸡,再也说不下去。
后人为什么没见到记录?
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毁了大秦基业!
基业都不存,何况一郡守记载呢?
【因此蜀人非常有理由相信:李冰是古蜀国望帝(杜鹃啼血的主人翁)杜宇的后代,杜宇见蜀地有水患,命人开通玉垒山,以除水害。
为缅怀和敬仰他,巴蜀民众尊杜宇为‘杜主’,农时祭祀‘杜主’。
又因李冰兴盐池水利,有大功德于蜀,巴蜀人又奉祀李冰为‘川主’,更在都江堰旁修建‘二王庙’(原是望帝祠),纪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
又因倾李冰事迹,当时巴蜀一带多为男婴取名‘冰’,刘冰、吴冰、李冰…只为沾慕李冰神气,让自家孩子健壮成长。
每到春灌时会举办大型祭祀会,以供奉李冰父子,后来此祭祀会转为放水节,又因祭祀活动在清明时节又称清明放水节,直到现在都江堰放水节仍是每年举办】
明
朱棣听着岁修二字,脸上浮出明显的嘲讽:大宋立国以来,凡功及名民生者,皆增人祀典以示皇恩。
赵太祖封李冰为‘广济王’,将其纳入国家官祭,可偏偏这官祭成了当地驻军官员敛财利器。
岁修祭祀,嘴上说得好听,祭祀一次要宰杀5万头羊,这些羊钱谁给?
百姓凑钱!
除了卖羊钱外,还要缴税!
买羊收税,宰羊亦要收税,岁修祭祀一次,蜀地永康军就赚三份钱!
他阖闭的眼微张:不知后世是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