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龙凤猪组合13 (第13/17页)
【李广打不了胜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打仗方式,不适合汉武帝时期的大型团战模式。
汉家自高帝起,对匈奴便处于防御态度,对将军的要求就是:守住边境,不让匈奴进城,就是名好将军。
看看与李广同期的‘不败将军’程不识对他的评价:
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因为无军纪,他的士卒倒安逸快乐,因此甘愿为他
拼死。
所以李广走的‘羊群效应’路子,匈奴当前,他用自身胆气带动兵卒打仗,对于文景两朝的环境来说,他就是个合格的将军。
到了汉武帝时,国家战场扩大,需要的不是防守将军,而是有统战意识,能将大军整合并分析、判断敌人踪迹的将军。
李广松懈的风格放到一万骑中,他有统战能力吗?
不能,如果说卫青、霍去病走的是‘多人战斗路线’,那李广就是领着兵‘一个人在战斗’,他的个人骑射长处,弥补不了统战的短处。
在战场扩大的草原上,想要继续‘乱拳打死老师傅’,怎么可能干得掉匈奴人?】
宋
赵匡胤点点头,非常认同天幕所言:当今用兵,当以正兵以对,但越大型的战斗对统帅的要求越高,正所谓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使敌莫知。
他身旁的赵光义听罢,感叹道:“哥,你倒说得轻巧,只当一点,遇见敌人时,进攻或者撤退,其平衡把握何其难也?”
史上多少将领,仅凭‘可握则握’一条,便能拉开无数条鸿沟,否则能进唐朝武庙的,怎么才有七十二人?
能入选武庙的人,无不是会判形势、断局势,使谋略、布计之人。
乃世间杰出之人!
前些年哥进武成王庙观幸,认为白起杀降,无武德之风,不配享庙,让人移去。
还引得官员一片争论。
那他呢?赵光义摸了摸自己脸蛋,白起都不配享配武庙,那他要怎么立功?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
他能立什么?
【因太史公将李广经历写得够精彩,再加之一句文人自哀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诗,让李广受到许多瞩目。
又因他跟卫青、霍去病两个开挂的人放在一起比较,更显得他可笑无能,到了现代,还有了个外号‘迷路候’。
但李广对当时的汉朝百姓、士兵而言,他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将的责任,保卫大汉边境不被匈奴掠扰。
因此他死后,百姓、部下伤心大哭,他是个杀匈奴的大英雄,对部下而言,亦是身先士卒的将军。
他只是旧时代的英雄,而不是新时代的适应者】
秦
又是唐朝?
秦始皇心一动,李世民的唐朝怎么回事?
是要将历朝历代写个干净吗?
他身上还有唐人泼的‘孟姜女’污水呢!
可惜...他摇摇头,遗憾不能面见唐太宗李世民,否则他定要好声与他说道说道(按着鹿卢剑的手)
而秦殿中的王翦心中却五味杂陈,马上建功,是将军毕生的追求,为了理想他们马革裹尸是他们最崇高的命运。
可后人却用遗憾的语气,说李广是旧时代的英雄,语气温和甚至带有怜惜,可同为将领,他并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为将者,要的是马上横刀纵天下,而不是叹息似的遗憾。
王翦微微合上眼,嘴角溢出丝丝苦笑:他日陛下打匈奴时,他是不是也被新时代所抛弃?!
汲黯是标准的黄老派,对于战争是天然反感,无奈大汉不得不反击匈奴,一雪耻辱。
当他看到天幕上一串串战争数额时,只觉心痛难忍,百姓身上又要加赋多少负担?
正当汲黯准备进谏劝解时,还年轻的霍去病突然插话:“陛下,先去听陛下与舅舅交谈,对付匈奴实行换马不换人,一人带两匹马快速突袭,马累了就换一匹。
咱们大汉马匹够吗?”
刘彻上升的怒气值被打断,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少不了你的马!”
得到回答的霍去病也不惧他火气,挺直了身笑嘻嘻地拱手道:“谢陛下!”
说完起身扫过天幕,两眼湛湛地看着舅舅:这就是他来来来的打法!
他抬起手,按在胸口,感受着胸腔的挑动。
是的,就是这样,他喜欢这样的打法,不用思虑太多,只要作为利剑一往无前即可。
卫青见他灼灼发光的眸子,心中忧愁,此法虽好,但对身体太过损伤。
他有心压制外甥,可是却又说不出口。
唉,该怎么劝他?
【因为有史书记载:卫青出兵前,受到汉武帝叮嘱:李广老了,又数奇,别让他对上单于,否则怕达不到战略目标。
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
漠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