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8 章 (第2/3页)

加入书签

得放坏了呀!”

白婆子听完,拍了下大腿,“哎呀,你不知道有个客商来咱们这边收蘑菇。一斤红菇收价50文。”她说完,张婆子就双眼冒绿光拉住她的手问,“客商在哪呢?”

“早走了。他只是顺路经过。"白婆子激动拍大腿,“咱们全被坑了呀。”

张婆子心虚,面上却没显出来,她也是一拍大腿,“难怪让我明年再送过去。这是一点损失都不想承担。”白婆子骂那家黑心,又撺掇张婆子去他家算账。张婆子却是连连摆手,“我可不敢。我之前运到镇上,别人都不认,我好说歹说,他才收了。我没脸找上门,再说他认识官爷。万一把我锁进大狱,我这把老骨头能撑几天?!”白婆子见她吓成这样,也只能吃了这大亏,“不知道汴京蘑菇多少钱一斤?”

“那谁知道呢。“张婆子叹气,“好多人不认这个。我之前去大户人家的巷子里叫卖,他们还要把我扭头到官府。”白婆子嫌弃得不行,“大户人家眼睛也是瞎的。"她又追问,“你去汴京能给这么高的价格吗?”

张婆子摇头说“那谁知道”,她现在撒谎都不用打草稿了,而是抓着白婆子的手问,“那个客商什么时候过来?”白婆子也是连连可惜,“听说明年这时候,他不是咱们本地人,是南方人,好像是福建那块,跟咱们相隔几千里呢。”张婆子一脸肉疼。

白婆子叹了口气,“之前那么多红蘑菇被咱们踩来踩去,全毁了。好不容易碰个出高价的,却又没门路。真是可惜。”张婆子也跟着附和,好似失了一百万两白银般肉疼。白婆子唠叨一会儿,就跟张婆子挥手告别。张婆子继续爬山,等走到没人的地方,她就跟张希瑶抱怨,“这些人怎么知道了呢?”

“可能是里正去衙门交税,听镇上的人说的吧?!"张希瑶觉得消息到现在才散播开,速度已经很慢了。张婆子点点头,不过想到那些人不知道是他们家,她又松了口气,她拍着胸脯,“咱们瞒着村里人赚大钱,我心总是亏得慌。”

张希瑶半点不觉得亏心,“这是信息差。你看那个客商赚了我们一倍,他亏心了吗?”

听到这话,张婆子立刻挺直脊背。之前她还挺感激那客商,可得知他赚了一倍的价钱。那点感激就烟消云散了。“下回咱们再收蘑菇,就按照四十六文吧。"张希瑶背着手。之前是卖方市场,价格由卖家说了算。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竞争对手。价格就得提高。

张婆子有点肉疼,可是仔细一想,全村人都知道,不把价格提高,他们会把蘑菇送到镇上卖给客商,她点点头,“提高也好。省得我碰上他们,总觉得亏得慌。”

张希瑶抿抿唇,没说什么。

两人继续往山上去,张希瑶特地到上回去的深山,直奔之前那几棵花椒树,她先把已经成熟的花椒全部采摘,包括叶子也全给摘了。然后把它挖了,准备移栽到菜地。张婆子得知花椒价格不便宜,二话不说就过来帮忙。张希瑶把那十来棵甜菜种子也给撸了,这些都有用。冬天,天黑快。两人来返三四趟,把花椒树运下山,天就彻底黑下来。

抹黑把花椒树种到菜地,张希瑶又教张婆子怎么通过扦插的方式多种些花椒树。

张婆子听得津津有味,末了还感慨,“难怪读书人都有钱。原来这么多值钱的法子早已写在书上。”现在张希瑶说一些方法,家里人已经不问出处了。因为理由很简单,一定是从书上看的。这让家里人越发感慨书本犹如浩瀚的海洋强大而神秘莫测。

张希瑶回到家,就要做个新吃食。

她特地用新米做的。张婆子得知这是让他们试吃,回头要带到汴京去卖,也没嫌弃她糟蹋粮食。而是过来帮着打下手。甜菜熬好的红糖,新米也磨好了,她在糯米淀粉中加了开水,糊面团,然后包上红糖,上锅蒸。

红糖糍粑一般要油炸比较香,但油炸成本也上来了。一开始她不想用糯米淀粉,因为糯米弄成淀粉,有八成左右,余下两成就浪费了。但是用糯米泡水后磨碎的糯米面,没有粘合作用。做出来的糍粑味道也不好。所以她最终还是用了糯米淀粉。

蒸好后,张希瑶用柴苏叶包好,递给张婆子一个。张婆子也没客气,接过来,咬了一口,她点头如捣蒜,“好吃!太香了!”

张希瑶觉得这个省钱法,味道应该很一般。但是谁叫这时候的人很少吃红糖呢。

所以全家人都觉得很好吃。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张希瑶决定摆摊卖三样吃食:油条、红糖糍粑和臭豆腐。到东京的人选,张老头也定来了:张二伯,张希瑶,夏花和大郎。

夏花得知自己也能去,激动得站起来,“阿爷,我也能去东京啊?”

看到她这么高兴,张老头也跟着笑起来,不过还是提醒她,一切要听话,不要单独在外行走,免得不安全。夏花一迭声应了。

其他人也是满脸羡慕,尤其二郎,“阿爷,我比夏花还大几岁呢。为什么不叫我去?”

“这不是因为他们要租两间房,阿瑶是姑娘,肯定得派姑娘跟她同住。派你去,三个人怎么睡一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