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地理历史农业4 (第2/18页)
:黄河流域先天性积存的生长条件好,即使遇上暴雨成灾,夏商周农业仍能得到足量发展】
又是植被!
朱元璋皱眉,自他登基后便下令全国都要种树,可再种树也要保证天下农人有田可耕。
偏偏后人数次提及植被覆盖问题...人总不能为树饿死自己吧?
他负手慢慢在殿前踱步,细想着后人几番讲述,未了悠悠一叹:“后人农业发达能养活天下,又有无数燃料保证植被不被砍伐,那他大明呢?”
要怎么才能做到后世那般?
唔...首先要提升粮食产出?该怎么提升?
朱元璋抬起头:后人你教教老祖宗呗!
【夏中期全球气候再次突变,大地震式气候让世界进行了一场大迁徙,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喜克索斯人征服埃及、赫梯人摧毁古巴比伦王国。
而夏…伊水、洛水曾一度全部干涸,民众无水可用夏走向灭亡】
民间
有文人不满神迹将夏灭亡归于天象,忍不住扬声反驳:“伊水洛水乃分上天对桀无道的警示,君无道天罚之乃天地正理,岂能全归于天象变化?”
简直
大谬!
旁边有老农不服,顾不上对读书人的敬畏辩道:“上天真对无道之君惩罚,为何不单单罚君,却让天下跟着受苦?”
文人顿时语塞,脸色涨红说不出话来,见他此态老农又道:“俺祖宗三代都务农为生,交皇粮老实干活,为何要受君主牵连家破人亡?”
他的话无人回答,只有神迹语言荡响在天地间:
【夏灭商兴,商朝定都安阳(河南)时正处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之末段,总体特征是温和适宜,环境稳定植被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保证农业发展。
但商并不是以农业为主,而是农牧并重,毕竟商多次迁都,后期每向天祭祀一次,所用牲口达三四百甚至上千,无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是支撑不起祭祀所用】
望着一坑坑牲口尸骨,农人简直心疼难忍:多好的肉食,多好的牛,怎么就祭祀了呢?
【不管是农业还是畜牧都需要水滋养大地,文丁前商年平均温度比今天高2℃左右,降雨类型为夏雨型,气候湿润降水量充足。
文丁以后商气温趋于干旱,从求雪求雨的甲骨文中可发现,每年10月-次年2月商最缺水,田地无水可蓄,三月稻种就无法耕种,并且春季又是牧畜养膘时。
为保朝廷稳定,商只能不断炭烤活人,祈求上天下雨降雪】
提到商无数人就想到看不懂的甲骨文,自天幕提及破解甲骨文字义可得钱财后,无数人争相破解,可惜无一人能得,只能遗憾放弃,将甲骨文作为传家宝祭之。
今天幕再次提及殷商,众人纷纷道:“俺还记得呢,商朝国都不定,商皇帝老是带兵镇压各地,辛苦着呢。”
这边话刚落音,就有他人接话:“是的呢,是的呢,商还喜‘行商坐贾’,生意做得老大,传来传去风雨讨食者就被叫作商人。”
说罢转头笑嘻嘻地问腹部微凸的富商:“没想到你们竟能跟商朝扯上关系,厉害得勒!”
那富商笑眯眯道:“也是神迹分说,咱们才知道这‘商’字来头竟这般大,我已购入甲骨文百片,遣人往深山埋了,待后世挖出也算我一份心意。”
街头巷尾谈论得热烈,但无人提及朝代灭亡之因,神迹能讲不代表他们能自由评论。
【周能代商统治天下,也因它们占据帝国孵化地—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西北方向:陇关,这里通往河西走廊,与西域接壤。
西南方向:经大散关可往汉中盆地,向南可通过汉水对接巴蜀,再向西南可连接云贵高原。
东南方向:通潼关可到河东,连接汉水流域、云梦泽及江汉平原,到达黄河下游经济中心—淮河上游;
往东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作门户,出函谷关便是三阳之地--洛阳盆地。
唯一缺陷是关中无直达河套路径,天不修路让人力所行,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从甘泉宫到包头西(原秦九原郡)的秦直道,这条道直到清之前还在使用】
李斯望着熟悉的关中舆图,神色现出几迷惑:“当年应侯(范雎)曾言:大秦以四塞为固,北有甘泉、谷口为关要,南带泾、渭水系,右陇、蜀两地,左通关陂两地,大秦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可见关陇乃王者之地。”
大秦以关陇为龙兴之地,才有了鲸吞天下之举,他一生野望皆在秦,秦怎么就二世而亡了呢?
唐王七弃长安未亡,宋不断舍财求和未亡,秦明明占据了天下之中,制度直道皆遗泽后朝,怎么会在最巅峰崩溃倒塌呢?
到底哪条路才是秦、法家,甚至他李斯的真正坦途?
【从地缘上看,关中盆地对外有难以攻克的关隘:大散关、函谷关、武关、潼关。
对内可凭借关中盆地的肥沃土地,收获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