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宋文臣 (第2/3页)
修万万没想到的是,宋英宗只当了4年皇帝就驾崩了。继位的宋神宗赵顼对认谁当爷爷这种事并没有太大兴趣,而欧阳修的政敌借机报复,诬陷他与儿媳乱伦。
虽然查无实据,但是攻击他的奏章仍然像雪片一样飞向皇帝的案头。无奈之下,欧阳修主动要求辞官归乡。
公元1072年,欧阳修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欧阳修的束缚竟然叫欧耶!”
——“是的,没错他弟弟叫欧米茄,妹妹叫欧尼酱。”
——“千古第一考啊,宋朝虽然武功不行,但文治这方面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
【古人是如何解决经济危机的,一口气看懂范仲淹#范仲淹#北宋历史】
他被誉为北宋第一完人,抵御西夏,英雄辈出,三招解决经济危机。从一个寒门公子到千古名臣,让后世敬仰千年。
他因触犯文官集团利益而被排挤出京,宦海沉浮三十余年,最终让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一篇不到400字的文章《岳阳楼记》。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起走进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的宰相范履冰,世代居住在如今的SX省,可以说是一个历经数百年而不倒的名门望族。父亲范雍早年也在吴越做官,宋朝建国后,范雍也追随着吴越王归降了大宋。
公元989年,范仲淹在父亲的官舍内出生。但好景不长,在范仲淹2岁时,他的父亲就因公殉职。母亲谢氏因为家境贫寒,无依无靠,只好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了一个叫做朱文翰的男人。
范仲淹也被继父改了个新名字,叫朱悦。继父朱文翰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对范仲淹也视如己出,悉心抚育。但是朱文翰的其他几个亲生儿子却有着些许纨绔子弟的习气。
直到23岁时,有一次范仲淹忍不住劝几个兄弟不要铺张浪费,却被反驳道:“我用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这才直到此刻,范仲淹才知道自己并不是朱文翰亲生,他伤心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河南商丘求学。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范仲淹博览群书,已然有了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
27岁时,范仲淹以卓越的名字考中进士第97名,由韩儒成为了进士。因为这个成绩在一众进士中并不算很高,所以范仲淹只被任命为掌管狱案件事宜的九品官职,由此进入仕途。
虽然地位卑微,但总算是吃上了朝廷的俸禄。于是范仲淹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奉养。两年后,范仲淹因为清廉且刚正不阿,官升一级。
范仲淹借机请求恢复范姓,但他也没有忘记朱家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在今后的日子中对朱家子弟也都有造福。
33岁时,范仲淹调任泰州西,负责监督淮盐的储存、运输以及转销。西西濒临黄海之滨,在唐代时期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而溃堤,引发了海水倒灌,良田被淹没,盐场被毁坏,百姓一时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范仲淹多次上书痛斥修筑海堤的利害关系,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扞海堰。终于在范仲淹的不懈坚持下,宋仁宗决定任他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建工程。范仲淹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
然而在北宋这种繁杂的官职系统中,像范仲淹这样的基层官员大多只能在地方上打转,很难入朝为官,更别说拜相主政了。
但是一位贵人的出现直接改变了范仲淹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变成了日后的在职名臣,他就是晏殊。38岁时,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为母亲守丧,居住在南京应天府宁陵县。
当时晏殊因为得罪了刘娥,也被赶到了应天。晏殊在应天观风时听说了范仲淹的才名,于是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的教务。
范仲淹在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作则,倡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时,他奋不顾身,慷慨陈词,书院学风也被焕然一新,范仲淹也因此名声大振。
一年后,年近40的范仲淹终于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他向朝廷进万言书,奏请整顿吏治,清理冗官,提高武将的地位。
宰相王曾对他的万言书颇为赞许,于是就和晏殊一起在皇帝面前推荐了范仲淹。宋仁宗这才召范仲淹入京,在皇家秘阁供职,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刊和整理。自此范仲淹也算是进入了宋朝的中枢。
好不容易混进中枢的范仲淹却不改自己刚直的性格,因为直言进谏数次被外放出京。好友曾劝他要少说话,少管闲事,否则还会连累举荐他的人。
但是范仲淹却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46岁这一年,范仲淹调任苏州,将所居南园之地开辟出来,用来兴建学校。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带领民众疏通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因治水有功被调回京师,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制,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新闻。
两年后,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