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一千八十九章 时也命也衍圣公 (第1/1页)

加入书签

随着顺天府的一通话本说书操作,外加东厂锦衣卫有意在民间放风,再加上河南柳常青的各种文章冲击,混合着辽东、河套的各种返乡移民,哪怕过了春节,这京城的民间也是热闹非常,一个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

“这年头是真的变了,老子感觉前面三十几年都没有这个春节说话多。这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事情。”

茶肆里,在说书先生的空挡,有些人开始震撼起来。

“说到底,还是世祖皇帝与当今皇帝圣明,要不然哪有如今的好日子。想想前面那些年,哪年街头不饿死冻死几个的。”

“就是,没有世祖皇帝与当今皇上,就没有我们百姓的好日子。那徐家偏偏要倒行逆施,早晚败亡。他以为他比得上我们大明的两代圣皇吗?”

“哎,就是钱不经用了,铜钱还想,就这银子,现在都不到五百钱了。我们那儿周围早些换了银钱的,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有了高翰文这个背景不明的官员压着,讨论的内容也就没那么偏激了。

等高翰文一走,几人又立刻骂了起来,“刚才那人是谁啊?这么嚣张”

“也不在京城扫听扫听,就敢乱发话”

“就是,我也就是不想给我那大侄子惹事,要不然今天非修理那厮一顿不可”

就这样,几个人又大喇喇地说话起来,也算是背着正主,找回了一阵场子。

皇城根的生存哲学,大家都还是很明白的。

----------------------

也就几天时间,什么江南流传过来的孔府徐家在南洋的负面消息不胫而走。

特别是原本因为涉嫌大不敬的郭友德,先是被从昭狱放了出来,然后就在小莲茶庄讲了两天话本。当然对为什么被抓紧去那是只字不提。又对一些听众看客询问是否跟孔府、徐家的谣言有关也一点不排斥不反对。

只是一个劲在现场求饶,说什么“自己要是说出来,那帮人非要把自己戳骨扬灰了不可。”

再然后就是孔府派人连夜从曲阜感到京城喊冤,怒斥郭友德平白污人清白。

都没等孔府联络读书人叩门喊冤,郭友德的住处就被锦衣卫查抄了。

查抄就查抄吧。锦衣卫还在大路上漏掉一本论语到地上。

关键当然不是郭有德这种嘴皮子先生看论语,关键是说书先生捡到这本论语,翻开里面就有好几个大大的孔府、徐家的字迹写了又画圈,画圈又画叉,可以想象这郭有德前些时间内心的纠结于挣扎。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说书讲古的,但真的把这一行扩大到一个职业养家糊口还得是杭州的于谦与郭有德师徒。讲良心,天下的说书先生,甚至落魄读书人都欠着对师徒一份人情。拿到书,看到内容,虽不至于去串联惹事,但把自己能想到的凶险讲出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收缴郭有德违规书籍并逐一辨认后,就给一把大火烧了,算是给孔府一个安慰和交代。

当然,事可不能这么结束了。孔府来的长房嫡长子在听到那些造谣的书本都被烧了,原本还是高兴。可一转头去酒店就发现糟了。

不知道怎的,居然有宫中流出的郭有德杭州消息残本开始在民间流出。

好巧不巧,这些消息一大半都跟孔府与徐家有关。这不正印证了先前一些说书先生猜测的郭先生被孔家威逼恐吓的事情吗?

这些糟了,孔家给了读书人当官这个上限,而于谦郭有德师徒则是给天下读书人探索保证了生存的下限。上下限两者打架,还真的让人不好置评起来。

嘴上不好置评,但高门大户的孔府跟民间落魄文人郭有德一起难以置评,就已经表明孔府民心尽失了。

郭有德二进昭狱后很快出来,就邀请了在京的所有说书先生,主要是澄清一个事,她不知情孔府的事,被抓进去也于此无关。然后就跟着剩下的几个杭州商户一起连夜去天津港登船回杭州了。

这不澄清也就算了,这一澄清,孔府更加是有理说不清了。回过头来越描越黑的孔府本想去拦截郭有德的,结果竟然没拦到人。到宫里要求公布郭有德抄家书信纸笔,结果就等来一句都被烧了,搞得彻底崩溃了。

关键是当代衍圣公孔尚贤人还年轻,而且品性还没那么一般的衍圣公那么坏。当然估计也是还没到年龄。原本只是在被新学坑过几次,导致孔府血亏几十万两银子。才22岁,正是敢打敢拼的年纪,自然着急想要重振家业。结果急急忙忙赶到京城,看到听到的到处都在聊孔府的一地鸡毛狗屁倒灶事,如何不气血攻心。

那些缺德事自己都没怎么来得及干,就要背负骂名,凭什么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