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1章 打破僵局 (第2/3页)

加入书签

/br> 三名中原将士不敌帝王军,狼狈地退回队伍后方休息。</br> 帝王军将士若是头脑冷静,定会紧守防线,以便维持战阵,与战友互相守望。</br> 能杀则杀之,不能杀则放之,帝王军将士绝不以身试险,追杀退回队伍的中原将士。</br> 只要帝王军将士固守阵线,七百中原将士便奈何不了他们。</br> 这便是中原将士无法击破三百帝王军的关键因素。</br> 如今帝王军将士怒发冲冠失了智,几个帝王军将士,为能击毙三名中原将士,直接冲出了阵线,与大部队脱离。</br> 耶律弥儿、黄雨燕等炎姬军成员,马上就活跃起来。</br> 帝王军将士不露破绽,炎姬军真拿他们没辙。可他们一旦露出破绽,身经百战的炎姬军,就不会给他们弥补过失的机会!</br> 七百中原将士苦战无果的僵局,将会立马冰消瓦解。</br> 几名帝王军将士,在听见无垠的怒斥时,似乎也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太冲动了。</br> 情绪这种东西,不是你想克制就能克制住。</br> 冲出阵线的几名帝王军,刚才只觉得内心很气,总觉得这一仗打得很憋屈,完全没有昔日帝王军所向无敌的风采。</br> 再则是,许多不好的回忆,令人恼怒的回忆,不断地由心头涌上脑海。</br> 不知不觉中,几名帝王军看到中原将士的嘴脸,就像遭到他们嘲笑般,越想越气、越打越愤怒。</br> 去死!给我死!你必须死!</br> 几名帝王军将士,宛如被逼急的凶兽,他们怒不可遏,只想弄死眼前的中原将士。</br> 娆月施展异能挑起的负面情绪,在帝王军将士的内心生根发芽,当这些负面情绪,增幅与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一发不可收。</br> 几名帝王军将士冲动的杀了出来,欲要将眼前三名跳梁小丑击杀,一泄心头之恨。</br> 殊不知,他们刚要高举屠刀,击杀三名中原将士,却被十二名炎姬军困住,陷入有死无生的十二将瞬杀阵。</br> 几名帝王军将士听见无垠的怒斥,从愤怒中回过神时,一切都晚了。沙场生死两茫茫,临锋决敌无悔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这一刹那,奏织、纪水芹、赫丽尔、任婕禅、芳沭沭、唐远盈、轩婧等,十二道丽影纵横穿插,宛如</br> 人上灵丘遇仙踪,随风一梦瑶池仙。</br> 斩!</br> 夜伴剑华顾盼生辉,煊赫一时沉沙折戟,十二名炎姬军霞缬万道,电光朝露剑斩帝王军将士。</br> 开荤了!周兴云喜上眉梢,现在他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br> 苦苦鏖战那么久,七百中原将士总算再次开荤,一举斩杀四名敌兵!</br> 七百中原将士只不过击杀四名敌兵,这就令周兴云欢欣雀跃?</br> 当然啊!那可是帝王军将士!他的炎姬军能结阵而上,一举斩杀四名帝王军将士,那简直太猛了,周兴云都想提前开香槟庆祝!</br> 最关键的是,周兴云很清楚,这仅是个开始!</br> 这一刻的帝王军将士,不会像之前那样,在战友阵亡后引以为鉴,立马纠正错误。</br> 因为压抑在三百帝王军将士内心的负面情绪,在战友阵亡后,不会偃旗息鼓,反而会受刺激,彻底挑拨起来。</br> 四名帝王军将士的死亡,非但不会使其他帝王军将士收敛,反而会成为导火索般,彻底点燃他们内心的战火。</br> 这正是娆月的异能,‘玲珑心’的可怕之处。</br> 帝王军将士若不将情绪发泄出来,情绪就会不断地积累,直到他们再也压抑不住情感,以更猛更疯狂的趋势爆发情绪。</br> 现在的帝王军将士,正是情绪爆发的帝王军将士!</br> 帝王军将士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哪怕无垠喊破喉咙,也无法再阻止杀红眼的战友们。</br> 随着四名帝王军将士的阵亡,七百中原将士与三百帝王军的战斗,正式步入第二阶段,全面交锋与厮杀的攻击战。</br> 三百帝王军将士怒发冲冠,攻击欲飙升,使其在战斗中频频奋勇追杀对手,令固若金汤的战阵溃不成型。</br> 相对的,三百帝王军的战阵出现破绽,守备力下降了很多,但他们都愤怒暴走,攻击力大幅提升。</br> 换而言之就是,七百中原将士将要面对破釜沉舟的帝王军将士。</br> 在战斗步入第二阶段后,敌我双方将一发不可收拾,掀起最激烈、也是最惨烈的战幕。</br> 所幸,就在三百帝王军战意大盛时,率先在这片战场扬起滔天战风的人,不是帝王军的将士,而是镇北骑麾下的女武神、筱箐。</br> 筱箐仿佛在响应纪水芹她们一样,在四名帝王军阵亡的瞬间,气势陡然飙升。</br> 中原将士与帝王军交战,筱箐就像中原武者的招牌,桀骜不驯的屹立在最前线,硬刚帝王军的百夫长。</br> 在宇文腾飞一众中原将士陷入劣势,无法杀伤帝王军将士的时候,筱箐硬派的身姿,百折不挠的意志,就像一根顶梁柱,支撑着众将士。</br> 说句实在话,筱箐与奈落拼搏激战,并没有占到上风。</br> 奈落是一名纯正的硬气功武者,筱箐则是内外兼修的软劲功武者,两人站在战场上拳脚相加正面对决,筱箐打出的拳劲,明显弱于对手。</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