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某也一样 (第3/4页)
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因为朔方往大了说,叫做太原党,往小了说,叫做王郭党,而他眼下,是朔方郭党的话事人,同族的安北都护府郭英奇,是认他这个老大哥的。
换句话说,郭子仪可以影响一半的朔方军,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尚且在家服丧的郭子仪被立即夺情,担任朔方节度使,因为他在这里说话好使。
后台不用,过期作废。
郭子仪有四个后台,宁王、表哥耿国公葛福顺,还有同族两位大佬,太原双虎郭虔瓘、郭知运。
参加武举,是宁王举荐,进入朔方,是本族大佬郭虔瓘举荐,一路升迁,是宁王和葛福顺在长安运作的。
但是现在,他的这些后台都没了。
也就是说,他再往上爬的台阶,已经没了,四十五岁是为官者生涯的一个关键时期,能上去也就上去了,上不去,也就上不去了。
也是宦海生涯的一个年龄分界线,大多数人都是栽在这个年龄段,不管你在四十五岁之前多么风光,往后升不上去,也就算拉倒了。
郭子仪长着一张非常沉稳的脸,给人一种非常值得信赖的感觉,历史上,他和李光弼并称再造大唐的两大名将,而李光弼更是被誉为“中兴第一”,两个人都有着鲜明的统帅风格。
最大区别就是,李光弼治军极严,即使在休整时期,因为军纪问题死在他手下的自己人都是几十个。
但是郭子仪呢,是御下极松,这个下,指的是他的直管将领,但是他对这些将领的要求是:我可以对你们松,但你们御下要严。
这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他的拥趸特别多,麾下将领的忠诚度非常高。
这样的统帅,也特别的清闲,因为他驾驭下属的水平太高,事情都让下面做了,他自然也就闲了。
下属的权利得到保障,自然会一个劲的在军中鼓吹捧高郭子仪,所以李琩这个老丈人,在振武军说一不二。
“王将军请坐,”
郭子仪一脸轻松的将王难得请入大堂,亲自倒了一碗水,递给对方道:
“我已经收到军令,也已派人去寻李副使,他应该就快到了。”
王难得一脸懵逼的接过水碗,望着空空如也的大堂。
活了这么久,就没见过守城守的像你这么轻松的,外紧内松啊,你这府衙,连卫兵都看不到几个,我也真是服了。
敢情人全在外面啊?
他对积石城的城防,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入城的时候都看在眼中,至于郭子仪在城外的布置,他也是心悦诚服,与一个知兵的人合作,总是让人更为放心。
就是你本人有点太奇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养花种草的。
王难得将碗中的水喝的一滴不剩,笑道:“隋王已经掌管陇右,郭军使这一次若能打几个漂亮仗,恐怕就要去长安了。”
在长安,一般待客是奉茶奉酒,但是在军中,就是清水。
我们不要小看水,水在古代的地位,是略高过粮食的,所以中国古代民间械斗,大多因为水。
郭子仪淡淡一笑,坐下道:
“我对长安没有念想,也不适合长安,粗人一个,还是留在藩镇最合适。”
“郭军使过谦了,”王难得笑道。
他和郭子仪是一样的出身,门阀世家,像他们这类人的终极目标,是单开族谱,封侯拜相。
单开族谱在前,封侯拜相在后。
所以王难得压根不信郭子仪的话,你女婿可是非常风光,你就算以前没想过,现在也肯定想了。
而事实上,郭子仪眼下真的没有这个想法,他了解自己,不是政斗的料,回了长安坐不稳的,更不想牵连进夺储之争,就算回长安,也是等到皇权顺利交接之后的事情。
他不愿意卷进皇室内斗,所以当下对自己的女婿,没有什么好感。
既然对方一脸的怀疑,他也懒得解释,只是笑呵呵的与王难得聊天。
不大一会,李思恭来了。
他当下负责积石军的招募新军,新兵操练,被服收支,军器管理,以及斥候情报,城防戍卫以及外围防线,已经被郭子仪麾下将领全面接管。
他今年只有四十九岁,却已经有一个十五岁的孙子了。
“四朗来了,王将军你应该认识的,你今后归他调遣,”郭子仪专门起身,拉着李思恭的胳膊为他介绍新上司。
四朗,是李思恭的字,不是四郎,这是一个狠人啊,陇右的地头蛇,长子李钦,也就是李晟的亲爹,是杜希望镇西军副使,次子李铮,三子李锢,都是守捉使,四子李镰是节帅府兵曹参军,他们一家在陇右地区级别不算高,但谁也不想惹。
李思恭朝郭子仪笑道:“我与王将军是旧识,从前在节帅府见过几次。”
见过是见过,但次数并不多,交情也不好,因为李思恭跟王难得的爹,从前在陇右共事过,两人不对付。
王难得在湟水防线,李思恭在西南防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