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同室操戈 (第2/4页)
,五十个河西兵,一个不少,我都要见到,还请韦将军协助。”
韦昭训顿时皱眉道:
“那就有点不好办,因为眼下其中一个,被关在长安县狱。”
“犯了什么事?”杨璹道。
韦昭训将事情解释了一遍,道:“那是另外一件案子,就不归大理寺管了。”
大理寺是国家三大司法机关之一,有权调取任何地方机构的卷宗和犯人,韦昭训也是担心大理寺插手进来,那么他们最近找长安令苏震帮忙放人的事,就要横生枝节了。
“这个好办!”杨璹写了一封调令,交给下面的一位大理寺官员,道:
“大理寺取审人犯,你去长安县狱,将人带来。”
那位官员接过调令,直接便去要人了。
杨璹不再说话,继续审阅着刚才的卷宗。
其实这件案子的问题,可大可小,图谋不轨远远谈不上,五十个人能图谋不轨什么?抢劫一家商行都够呛。
但隋王确实是违法了,做为皇帝亲子,胆子大一点倒也正常,但牵扯盖嘉运,就不得不慎重了。
毕竟人家窦锷的尺牍上都说了,这次五十,下次一百,再下次两百,隋王真要是在长安养个几百的藩镇军士,那就是类如造反了。
所以真正要命的,就是窦锷臆测的这句话,这句话是触犯圣人底线的。
但杨璹办案是要讲证据的,臆测的话在他这里不管用,所以他打算审一审这些河西兵,最后判个各返原籍。
至于隋王的罪名,不是他说了算,案子最后要上交中书门下来判。
临近午时,
五十名河西兵全数到齐,列队站在院中,包括被长安县衙拿了的马敦,人家的大狱里倒也滋润,没人给他用刑,就是浑身散发着一股臭味。
杨璹开始一一点名,按照顺序挨个叫进来盘问。
渐渐的,杨璹越来越胆战心惊。
这五十个人不是寻常的五十人啊,全是骄兵悍将啊,那个王人杰以前还是从六品下的衙内副将,就比我低一阶。
盖嘉运怎么敢将这样的人送进长安?隋王又怎么敢接收呢?
他已经有点犯怵了,怪不得窦锷会亲自来大理寺告状,这事情确实不小啊。
一直审到傍晚,杨璹长出了一口气,留下一些官员留守金吾卫,负责看守这些河西兵,而他则带着几名官吏,抱着厚厚的卷宗,前往兴庆宫。
三法司与其它部门的区别就在于,只要是单独立案的主审官,是有资格直接面圣的。
这是为了体现司法公正,以免外部势力干扰审案进程
今天的李隆基,不在兴庆宫,而是去了十王宅。
今年只有十一岁的二十九子凉王李璿患病了,他带着武贤仪前往探视。
武贤仪人称小武妃,父亲武重规是武则天的堂侄,她当年在宫里,是惟武惠妃马首是瞻的。
但是眼下,没了武惠妃,又来了个杨贵妃,她在宫里的地位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即使是亲儿子,李隆基探视的时候,仍然是隔着帘子不肯见面。
嘴巴上说朕身上寒气重,不宜亲近,怕传给李璿,实际上是怕李璿传给他。
十王宅这里,是需要安抚的,所以基哥来这里的次数其实不算少,哪家有事了,只要他有时间,都会过来看看。
他需要让儿子们知道,父亲是爱你们的。
年纪大的那几个儿子,已经不吃他这一套了,但是年龄小的这几个,还处在懵懵懂懂阶段。
太子李绍等人,眼下也在这里,与基哥父慈子孝,欢快的聊着天,屋内不时传来大家的欢笑声。
这时候,一名宫内的内侍前来禀报:
“禀圣人,大理寺丞杨璹,有要情禀奏。”
庆王琮不经意的看了一眼身后的仪王等人,他们已经猜到,看来窦锷已经动手了。
李隆基顿时疑惑道:
“大理寺有什么案子,值得向朕陈述?”
内侍道:“事关隋王,杨璹申请面奏事宜。”
李隆基顿时皱眉,看了一眼身旁的高力士。
高力士轻轻的摇了摇头,示意我也不知道。
十王宅那帮人一听到关于李琩,一个个的那个好奇心直接爆棚,大家都想听一听,十八郎这是又怎么了?
李隆基在众儿子身上扫视一眼,猜到这帮人憋着什么想法,于是点了点头,道:
“凉王患病,朕应抚慰,让他来凉王宅吧。”
众皇子顿时喜上眉梢,妙哉,又有八卦可听了。
他们想当吃瓜群众,李隆基也想当吃瓜群众,他想看看,李琩的事情当着这些人面说出来,他的这些儿子们都会是什么反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毕竟是亲爹,李隆基很清楚李琩如今在其他儿子眼里,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不患寡和患不均,拢共就这么一个出去的,他们不羡慕李琩,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