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回浮山建镇大统筹 (第1/2页)
第653章 回浮山建镇大统筹
张鹿安率领所部舰队返回到浮山军港时,受到了刘廷桂组织的浮山军民的热烈欢迎。
张鹿安登上岸后,当着众人的面,显得非常惭愧的说道:
“鹿安无能,必行未能替君父报仇雪恨。”
刘廷桂还未曾说话,却听见旁边的张大经连忙说道:
“浮山伯休要过谦,爵爷亲率两千之众,就协助路督在淮安大破南下的顺贼大军,为保全这江南的半壁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
之后又拥戴当今圣上登基,算是有大功于社稷;
江北一地,快刀斩乱麻地平定乱军,更是智勇兼备。
有爵爷在,属下为天下贺、为大明贺!”
“鹿安惭愧,不过既然天子让本爵负责安庆一地的防守,那么本爵一定竭尽所能,一定要把安庆打造成南京上游的重要屏藩,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支持。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远远离不开诸位的支持,诸君共勉。”
张鹿安回到浮山驻地后,发现家里已经挂上了浮山伯的牌子,张母容氏和妻子陈利芸都是与有荣焉的开心样子,便给自己放了三天假。
三日后,张鹿安召集浮山的文武官员,召开建立浮山军镇的会议。
最有经验的张大经首先发言道:
“按照我大明制度,建立军镇,应当组建镇标,爵爷自领总兵官;
标下设三到五协,分设副总兵或者副将统领之;
协下设若干营,分设副将、参游都守统领之,每营人数若干,并无定数,但是一般遵循的规律是副将领3500到5000人,参将领2000到4000人,游击领1000到2000人,都司领500到1000人,守备领300到500人。无论是副、参、游、都、守,互不统属,互相监督;
营下设汛,分设操守、千总或者外委把总管理之,每汛112人是定额的;汛下设立两个总旗,一个总旗的主官由汛主官兼任,不再额外任命。
另一个总旗有56人,下设五个小旗,由总旗官兼任一个小旗,另外再设立四个小旗官分掌士兵。
大概的情况就是如此,不知爵爷有何高见?”
张鹿安清了清嗓子说道:
“嗯,以前咱们是自称的浮山军,名不正言不顺,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为我大明抛头颅洒热血。
现如今我们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浮山军,自然应当遵循我大明的军事会典的要求来构建浮山军各机构。
只是毕竟实事变化实在太快,以前的那种编制恐怕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了,所以也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了。”
众人点头,然后看向张鹿安,示意张鹿安继续说下去。
张鹿安知道开镇的意义非常重大,那就是自己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任命各级将领和军官,而不会受到多大的限制。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刘泽清还是刘良佐上奏保荐的总兵官,南京朝廷压根就不带还价的,示意他们完全自己看着办就是了。
当然由于朝廷初立,财政吃紧,对于不足的部分军饷,也都是各自看着办。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把地方的大权全部交给各个军头,使军头沦为毫无限制的军阀。
既然军饷筹集全都是看着办,那么大家就会各显神通,拼命搜刮各地的老百姓以扩充自己的实力,从而弄得民不聊生,大失民心。
南京朝廷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江北五镇要为南京朝廷守住半壁江山即可。
至于南京朝廷所委派的文官,失去了军事的辅助,各镇军头就会将不听话的文官直接架空得了,也就是说地方文官压根就不会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张鹿安说道:
“我希望诸位能够明白,这次建镇不光是只有地方军事,还有地方行政方面,也不可疏漏,要统筹管理。
先说军事方面,本爵的意思是跟之前一样,建立三级军事体系,建立野战军,为机动力量;
地方军,就是以前的守兵,为各县的防守军力;
第三级为屯卫兵,主掌屯兵事宜。
野战军方面,设立大帅府为总指挥机构,任何军马的调动必须要有大帅府的命令。
大帅府的机构设置以及野战军的编制,需要由钱赞画、张参军、于参军联合商议后上报;
地方军则是在县设立民团,每县至少一千人,设一名千总统领之,一名副千户辅助,只可在当地驻扎和行动,异地调动必须经过大帅府的命令;
屯卫兵,则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四乡设立防御使一名统领之,需要接受当地行政主官的统一调遣和安排。
所以接下来需要大量的文武官员,这件事为重中之重来安排,刘主事要全力负责,把这件事尽快完成。”
“是,属下遵令。”
刘廷桂连忙站起来应承道。
张鹿安在会后,带着亲兵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