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章,规矩 (第1/2页)

加入书签

“什么时候能来采购?”陈大树问道。

“交公粮之后吧,”陈启山说道,“到时候我这边统计个数字,回去叫车上门拉走就行。”

“那就好,”陈大树笑道,“这事要是成了,你就是全村的大恩人,年底算账都有钱发了。”

樟树村的工分价值高,收成多,但账面一直没什么钱,村里连小学都没有。

就是因为很多经济作物无法卖出去换钱。

就连工分有时候都不会直接发钱而是发一些水果等。

这是村里非常无奈的事情。

如今二狗成为采购员,一下打通了来钱渠道,对村子来说是大大的好事。

“这事要不要和村长沟通一下?”陈启强开口问道。

“多余问,”陈大树摇头,“二狗成为采购员的消息明天就宣扬开了,他自然会找上门来。”

这事本就是村子求助二狗,没道理让二狗上门。

谈事就要有谈事的规矩,就怕黄山奎没那么容易拉下脸。

毕竟他堂堂黄村长看不起的小崽子,身份一下转变过来,怕是很难接受呢。

陈启山倒是没想那么多。

“交公粮什么时候?不会在国庆节之后吧?”陈启山看了一眼天气情况说道,“怕是有雨啊!”

“那没办法。”陈大树吐了口烟圈,“咱们得听安排,不能自己做主。”

“没事。”陈启山笑道,“我这边要到重阳节之后正式上班,到时候来村里先采购些鸡蛋就够了。”

“没问题。”陈启海再一旁说道,“我会让大家准备好的。”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鸡,就算是陈大根家也在老四的地基那里围了一块地方养鸡。

其他城市还有一户不超过五只的规定,但在樟树村或者桥头公社是不存在的。

樟树村里养鸡最多的人家,足足养了一百二十多只鸡。

就连陈大根家后面的鸡栏里也养了三十多只。

其他城市和地区限制养鸡,要么是防止资源浪费,要么是有自身的原因。

因为在十三年前就有文件下发,是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

养鸡作为补充口粮和增加收入的方式是被默许的。

生产队不会干涉,甚至还会鼓励通过卖鸡蛋换取生活物资。

而且养鸡还和集体生产形成互补,比如鸡粪作为肥料利于生产。

在樟树村,鸡粪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之一。

毕竟樟树村里的耕地面积不少,需求量自然也高。

鸡粪可都是宝贝,需要定时搜集的,可不敢浪费。

甚至就连知青点都有鸡舍,也养了不少鸡呢。

知青们去公社的第一站必定是收购站,鸡蛋换钱之后才去消费。

鸡蛋是各大村子必不可少的产品,更是村民们金钱收入的重要来源。

要不然叫鸡屁股银行呢,养鸡数量不够,这说法就不成立了。

“除了鸡蛋之外,还有茶叶和水果,家猪能出栏最好。”陈二狗说道,“第一次总得拿得出手。”

“这个你放心。”陈大树说道,“其他两家不好说,但咱们老陈家肯定支持你的。”

“那就好。”陈二狗对大伯的话非常信服,毕竟大伯是族长呢。

他即便是要来村里采购,也得是先采购陈姓族人们手里的农产品。

正确的方式是先告知族长要求,在让族长安排人去挨家挨户的通知,进行统一登记完成采购。

作为陈氏子弟,如果二狗来村里不是第一批采购自家族人的东西,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其他黄孙两家也会看热闹,嘲笑二狗的行为,哪怕他们第一批被采购也不会感激二狗的。

这就是办事的规矩。

不是说陈启山来了就能直接采购,得有个先来后到,先近后远的做事章程。

陈启山既然是陈氏出身,就必须以家族为先。

如果不这么做,陈氏族人们会不满,其他两姓族人也对二狗有意见。

二狗先和自家大伯沟通好,等下次正式来采购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了。

正事聊完,陈大根聊了聊双胞胎办周岁礼的事情。

主要是三姐妹得通知到位,哪怕陈大根不喜欢二姐和小妹,这事也得通知到。

至于大姐那边,就看有没有时间了,毕竟十月三号卡的刚刚好。

十月一号和二号放国庆假,十月四号是重阳节。

陈大树也不知道大妹会不会来,反正他已经捎信过去了。

至于二妹和小妹这里,两人不用多说肯定会来的,还不知道怎么闹腾呢。

特别是家里一下出了三个正式工,估计要闹出不少幺蛾子。

只要想到这里,陈大树就脑壳痛,陈大根也是怕了这两位所以才和大哥好好说道说道。

陈启山这边,被柳荷花和吴宝珍拉着聊起老六入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