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瞬移龙虎山,唐门新消息 (第2/3页)
而这种感觉,是从问这个问题开始的。
作为一个长期和鬼神沟通的法教高手,她自然知道这种感觉不是错觉,只怕是那魔猿在盯着自己,这种事,以后直接问张异和易潜吧。
随后,她也就没有多问,夸赞了几句“国师”神勇,做事干净利落之类的话后,便结束了这个话题。
随后,那种冥冥之中被注视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对了,之维,你刚才出去,是有什么发现吗?”易潜询问道。
“那魔头还没有消亡!”
张之维的话,让众人一惊,特别是青云观的人,反应最大,之前的遭遇实在太可怕了,几乎是惊弓之鸟。
“什么情况?”
易潜皱眉道,虽早就知道对方很难被消灭,但刚刚明明亲眼见她自爆了啊,实在想象不到,对方怎么还能活。
张之维拿出那个纸人,给易潜解释了一番。
易潜听了之后,眉头皱起:“此事兹事体大,还得交给师兄来定夺,你我速速回龙虎山!”
回龙虎山,张之维自是没意见的。
至于青云观的道士,封印没了,道观也被拆的七七八八,继续留在这里已无意义,他们打算选一个清寂之地重建道观。
当然,在重建道观之前,他们要先去天师道的总坛,得到天师的首肯才行。
天师道的弟子要建立道观,广纳香火,都得有这一道手续,得到总坛承认的道观,才是玄门正宗。
因为要回去的人有些多,兰姑的水法一口炁度不了这么多人。
易潜便让那四位天师府的老高功,带着青云观的人以神行甲马的方式回龙虎山。
其他人则继续通过兰姑的水法回去。
这一次水法借道,张之维严格遵守规矩,任由那黑雾笼罩全身,没搞出任何幺蛾子,眼睛一闭一睁,就回到了龙虎山的上清镇。
上清镇与天师府的关系,就相当于吕家村和吕家,王家村和王家的关系,基本可算作天师府的势力范围。
上清镇的大街小巷都是鹅卵石铺地,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街道古老的道教建筑随处可见。
在小镇的中央,有一口老井,周围的居民,很多都在这里取水,张之维一行人,便是从这个井口出来的。
“古有济公古井运木,今有兰姑古井运人!兰姑前辈,你这一手,还真是神了!”张之维赞叹道。
古井运木这件事发生在杭州,杭州的净慈寺有一口井原名“醒心井”。
后来,净慈寺被烧,为了重建寺庙,济公去川渝地区找乡绅募化修建石庙的木材。
乡绅一听,就说这些山都是他的,问济公要多少,济公说他要的不多,一袈裟足以,乡绅大笑,就让济公用袈裟去装木材,
济公道了声谢,抛下袈裟,袈裟迎风便涨,只是片刻就茫茫大如天,罩住了整座山,乡绅惊为天人,直呼神仙,尽管知道被套路了,却也不敢拒绝。
不过济公最后没取一座山的木材,只取了一百根带走。
而从川渝到杭州,何止千里?蜀道又难如登天,正常手段是不可能运送成功的。
济公便是通过“醒心井”,将那木材运过去的,后来,那醒心井便改名为了“运木古井”。
这件事的传播力度还挺广的,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兰姑自然也是知道的。
她嘿嘿一笑:“木头漫山遍野都是,但你晓得杭州的济公,为何来我四川不?”
张之维恍然大悟:“伱们帮忙送的吗?”
兰姑笑着点头,“不错,正是我们青城山下灌江口,元皇一脉送的。”
张之维竖起大拇指:“青城山还是出人物的!”
“你说,出了哪些人物?”兰姑饶有兴趣道。
无论身居何位,都绕不过名利,虽然张之维年轻,但修行一途,达者为师,若能得到他的肯定,她还是很高兴的。
张之维说道:“我们天师府的老祖天师,便是在青城山悟道的,元皇派的祖师,也是在那里成道……不仅如此,那里还出了两条很厉害的蛇。”
兰姑不解:“什么蛇?”
“青城山下的白素贞和小青啊!”
张之维笑道:“上次陆老太爷八十大寿,寿宴的戏台上,还演过《义妖传》里白蛇水漫金山的戏码呢。”
“当时,老太爷的孙子陆瑾还在吐槽,说两条四川的蛇,为了一个杭州的男人,和一个河南的和尚打架,把他们江苏给淹了!”
兰姑一听,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人包括严肃的易潜,也不禁笑了起来。
这时,过往的行人足以到了这边的笑声,见到里面有张之维,有几个热情的大叔大婶,还过来打招呼,询问最近有什么新奇事儿,要知道,张之维在上清镇的人缘可是很好的。
糟糕,要坏事!
易潜和张异对视一眼,旋即连忙打发了大叔大婶,把张之维拖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