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章 真武大帝的身份,武当事了 (第2/3页)

加入书签

大罗天!」

此人第一次出场,是变成一个刀疤脸的龙套,来找王也的麻烦。

也就是说,真武大帝、疑似张三丰的无名老道,极有可能是一个身怀大罗洞观的强者……

如此多的相似,再加上武当门长亲口说出张三丰三个字,那无名老道的身份几乎可以确认了。

以上种种,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

而那个偷袭王也的神秘人,大众对他的普遍猜测是三十六贼里,领悟大罗洞观的谷畸亭。

此人第二次出场,是在碧游村剧情,当时他突然降临到了一个马仙洪制作的如花傀儡身上,对王也出手。

这说明他可以自由变化形象,能变刀疤脸,自然也能变无名老道,变真武大帝。

可既然如此,那为何他们现在都普遍不存于世呢?

张之维觉得,这或许才是八奇技背后的终极秘密,也是洪杨之乱,甲申之乱背后的最终源头。

吕洞宾,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自称回道人,是道家北五祖之一,所以

又叫吕祖。

吕祖和武当也颇有渊源,他和武当一脉的老祖宗,睡仙陈抟是同一时期的人,也是道侣,这个「侣」不指夫妻,而是志同道合的意思。

两人曾在华山结庐隐居,共参大道,后来分别,吕洞宾还曾写了一首叫《赠陈抟》的诗流传下来,可见两人情谊。

像那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师父刘海蟾,便是陈抟和吕洞宾共同的徒弟。

甚至是张三丰,也得过吕祖恩惠,武当山上,就有一柄吕祖留下的镇山桃木剑,已经悬挂六百年了。

这是武当的底蕴之一,其地位与龙虎山祖天师留下的三五雌雄斩邪剑相当,可见吕祖与武当的渊源。

而吕祖诗里的「他时功满后,直入大罗天」这句话,可见在吕祖看来,大罗天是修行的终点。

在道家的说法,一共有三十六重天,其中的前三重,便是大罗天。

这里是三清所待之地,李白的诗里写的「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中的白玉京,便是在大罗天。

所以,「大罗洞观」最直接的意思,便是站在三十三重天之上,细致入微的洞察一切。

而这,符合张之

维对观法的看法。

在修道过程中,很多寻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张之维都是意识拔高,跳出外景限制,俯瞰全局,从而有所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他跳出去后,所站的地方不是大罗天,而是内景。

至于大罗天是不是内景,他不清楚。

甚至无法判断,这个大罗到底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还是指一个地方?

因为这两者都说得通。

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大罗神仙中这个词,这里的大罗,便是一个强大的形容词。

而如果大罗就是字面意思,指一个地方,或许就可以解释那些超凡入圣的存在去哪里了。

但这些都只是猜测,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大罗是道教修行的终点,大道殊途同归,那这也应该是佛教修行的终点。

而佛教圣人中的集大成者,是佛陀释迦牟尼……

想到这,张之维瞥了一眼武当门长,刚才他悟道时的姿势——狮子卧,便是佛陀在婆娑双树下入灭的姿势。

简而言之,佛陀就是这个姿势坐化的。

佛陀的修行终点是死?这不应该,佛陀是圣人,不应该就这么死,毕竟阮丰这种小卡拉米,都能靠圣人盗活着,没理由圣人不行。

也就是说,佛陀可以活,但为何却要……入灭?

这次,张之维不说死,说入灭,因为,虽然佛陀是坐化了,连身体都被烧了,但在佛教看来,佛陀没死,佛教有法身,色身,化身的说法。

法身又叫自性身,是生命真正的本源,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恒常清净。

唐三藏所创的法相宗,追求的便是法身,所以他们叫法相宗,但同时,他们也把这称之为阿赖耶识,所以,他们又叫唯识宗。

三一门信奉的是三教合一之道,可以说,佛教的法身,算是梦被戳破之前的三一门的终极目标。

至于色身,则是佛陀的肉身,也有专修此道的。

化身,则是幻化出来的身躯。

在佛教看来,佛祖入灭,但法身犹存,他不仅没死,反而无处不在,可以随时幻化出化身重新出现。

大道殊途同归,张三丰和佛陀的境界相当,借用佛教理论,那前不久在辽东出现的真武大帝,以及多年前出现在武当的无名道士,会不会就是张三丰由法身幻化出来的化身?!

甚至当年朱棣八百将士起兵之时,显化出来,助他取得天下的真武大帝,会不会也是张三丰的化身?

不然,朱棣吃饱了撑着,要大兴武当,劳民伤财的在武当建立一个堪比故宫的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