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无实物表演 (第1/3页)

加入书签

3号线被称为迷宫的入口是一面墙壁,向左向右两条岔路在延伸一段距离后呈“L”状向前拐去,林年选择了左边的一条路,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他在选左选右这种问题上向来都遵从“男左女右”的说法。

从近乎直角的弯道拐过去后,眼前的隧道骤然无限延伸了出去,每隔大概五米远左右墙壁上就镶嵌着一根日光灯管,光源很明亮,将过道内的瓷砖照得熠熠生辉。

林年站在拐角的起点向深处望去,虽然光源充足,但以他的目力竟然无法看见这条笔直隧道的尽头。正常情况下视野通畅的环境下,暴血调整后的黄金瞳中央凹槽的细胞数量翻数倍后,他最大极限能看清8000米外的东西,而他现在依旧看不清这条隧道的底部,这意味着光是这么一条隧道的长度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条隧道的左右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着分岔路口,数不胜数的路口不知道最终通向哪个地方,就和李卿说的一样,整个迷宫的规模大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世界上最大的迷宫是位于夏威夷的“杜尔凤梨园迷宫”,总面积也不过才3.15英亩,由11,400种热带植物组成,长约3.11英里。

就现在林年站着的这个迷宫起点,最开始的一条横纵过去的路就已经是前者的一倍之多,更别提李卿还指出过这个迷宫是立体的,这意味着除了直线长超过8000米以外,向下的纵深还是一个未知数,估计世界上能排得上号的十大迷宫加在一起都不够尼伯龙根中这个迷宫的一个截面要大。

林年徒步在这条长到令人发指的隧道中行走,边走边留意隧道中的布置,这是典型的北亰地铁中转站时在地下打通的通道,宽度大概三到四米,高度也如此,并不逼仄,但一旦空间被拉伸就显得有封闭感。

通道的墙壁上挂着广告,都是十几年前的电影或者日用品,大量的重复,但找不到规律,应该是随机生成,不需要太过在意。地面的瓷砖清一色是暗红的烧烫色,右侧设有黄色的盲道,墙壁上的瓷砖则是墨绿,有些积灰严重,镶嵌在墙与天花板之间夹缝的日光灯上缠着被灰尘染色的破败蛛网。

第一次进迷宫,林年不准备乱闯,他按照李卿给他看过的笔记本上的地图前进,在走了约莫八百米的样子,右侧经过的通道口数到第二十三个的时候停下。

第二十三个过道口内的场景基本一致,烧烫色的地砖,墨绿的墙壁,五米一根的日光灯管,随机重复的广告牌,只不过这条过道没那么长,一眼看得到头,可看到头的那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一条过道,完全没有什么特征上的区别。

难怪说迷宫内极容易迷路,正常的迷宫再怎么说也是会特地设下一些标志性的东西以供参考寻路,但尼伯龙根的迷宫完全就是相同的路段无限拼凑在一起,只要你走得够远,稍微一乱,那么你就别再想原路返回了,方向感这种东西在地下是几乎不存在的,没有参照物,指南针因为磁场失灵的状况下,一旦迷路再想离开就只有碰运气了。

这意味着暴力拆迁法就失去了效果,如果事先很清楚迷宫的终点在哪一个区域——比如很多大型迷宫都喜欢将终点设置在中央的位置,那么比赛的人就可以通过翻越迷宫的墙壁来直线抵达一个大概的终点位置。

林年最开始也是准备这么做的,但真正走进迷宫后,他就清楚暴力拆迁法基本没有用武之地,立体的迷宫基本不存在拆迁的可能,动则几千米,数十公里的迷宫直径更是让拆迁成为了一个笑话,更不要提拆迁体力的消耗问题。

所以这算是一种“针对”么?林年想。

按着李卿笔记本上探索的那一条线路一直弯弯绕绕,不知道走了多远周围的通道布局都是一模一样的,唯独有些不一样的过道是向下或者向上延伸的,路径蜿蜒,像是停车场出入口的,给人很明显的上下行的感觉。

李卿探索过的那条路是一直向下,所以林年也在一直向下,同时他心中还掐算着自己进入迷宫的时间,以及感受着身体的消耗。

的确就和对方的一样,在迷宫内体力的消耗翻倍了,对于自身状态极为敏感的林年注意到,现在他体内的脂肪和糖原的转化速度几乎是正常情况下的10倍,但这却并没有给他带来体能上的增益,这不符合人体能量转化消耗的规律,但却很符合李卿所描述的“规则”。

他现在在迷宫内徒步走了大概2公里左右的距离,可消耗的能量却几乎等同于在外界慢跑20公里马拉松,这意味着他在进入尼伯龙根之前通过摄入大量脂肪、肉类以及糖分储存的能量已经消耗过半!

李卿自称没法在迷宫能感受到自己的具体消耗状态,但林年却可以,因为人在消耗体能的时候,体内的糖和脂肪会同时进行转化工作功能,随着糖的储存变低,糖与脂肪的消耗侧重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林年正是用这种办法来侦测自己的脂肪消耗速度,以此来确定体能的变化。

换作其他能量储存率低很多的普通人,现在应该体内的血糖和肝糖原储备量已经接近告罄,开始大量燃烧脂肪提供能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