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发生什么事了? (第1/2页)
叛军投降的原因有很多,尹子奇死了,一直以来在张巡手中屡屡受挫,李倓在河南的仁义之名……
以及最关键的,李倓越来越大的战功。
这让李倓很像一个人。
而这个人,总会被大唐的百姓所怀念。
视角转回到杨朝宗这里,他完全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一边行军一边防备着后方可能追来的唐军,然后他就等到前方的来人。
来人有两个,一个他认识,是他在军中的同僚,另一个他不认识,自称是建宁王和张巡派来的使者。然后他们带来了一个一致的消息——尹子奇死了,他们归唐了。
发生什么事了?
杨朝宗一脑门子问号。
不是说李倓只有一两千骑兵吗?尹子奇是怎么死的?
杨朝宗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然后他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尹子奇对他心生怀疑,逼迫令狐潮派人来试探他来了。
考虑到前段时间尹子奇疑神疑鬼的举动,杨朝宗觉得不无可能。
他甚至用略带哀求的口吻对他那位同僚说:“公莫要说笑了,那可是四五万大军了,怎么就败降了呢?我对尹公之心日月可表!”
然后杨朝宗就发现他那位同僚的表情一下变得奇怪起来,似乎是在忍笑。
他正欲多说两句,却忽听对方笑着说道:“你且想想,就算尹子奇想要试探你,他会用自己的死讯来试探吗?还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
杨朝宗一怔,当局者迷的他经对方这一指点,立刻想明白了,须知只要他对着部下宣布尹子奇死了,那么除非尹子奇即刻出现在这里,不然他就真死了。
且尹子奇没别的事可干了吗?临阵试探大将,不怕他这位大将投降身后的唐军?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即便杨朝宗再觉得不可能,也得承认,尹子奇真的死了。
在知道尹子奇之死的经过后,杨朝宗发现,他心中竟一点都不难过,只觉得轻松——终于不用再忍受尹子奇了。
之后便是同此前如出一辙的杀人,杀尹子奇的心腹,杀跟随安禄山起兵的反贼……等杨朝宗一口气杀了一百多人后,才停下了屠刀。而在这支尹子奇的心腹军队得知尹子奇的死讯后,这些人的死亡竟然没有引起军中骚乱!
只能说,尹子奇虽然还有着叛军亲临战阵的优良作风,但除此之外,他的确是个惹人厌的主帅,无论是对于士卒还是将领。
与此同时,更靠近叶县县城的李倓并没有闲着,他又派出了使者带着尹子奇的人头前往叶县招降,还是同样的条件,独跟随安禄山起兵的叛贼不赦。这一次他的招降之策却遇到了麻烦,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叶县县令和尹子奇的不少骑兵将领,都是当初尹子奇的老部下,自范阳一路跟随着尹子奇。
不过李倓并未着急,等到张巡的兵马赶到,临时将投降的叛军混编安置在其中之后,又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次日上午,李倓就带着这一支足足八万人的大军抵达了叶县城下。
他并没有着急攻城,只给城中下了最后通牒。
一个时辰后,曾传出阵阵喊杀声的叶县安静了下来,城门大开,叶县收复。
是日,为九月壬寅日,也就九月二十七。
在这个麦种应该才陆续播种完的时节,除了淮西,在长安之西,香积寺西北,同样发生了一场大战。
此战唐军十五万,燕军亦有十余万。
初,贼将李归仁出阵诱敌,唐军出击为贼反败,危难之际,前军李嗣业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后身先士卒,所向摧靡。又以贼伏精骑于阵东,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翦灭殆尽,贼军大败,唐军斩首六万级,俘虏两万人。
然唐军赢得并不轻松,战死者足有七万,以致于战后贼人将领逃亡,仆固怀恩数次请求广平王李俶给他数十骑去追击贼将都没得到准许,因为实在无人可派了。
此战次日,即九月二十八日,广平王李俶入长安。
回纥可汗之子叶护本欲请李俶遵循诺言,准许回纥尽取长安财帛子女,然广平王当众拜叶护于马前,请求道:“今才收复长安,若是立刻俘掠,恐怕洛阳的人知道消息都会为贼人守城,这样洛阳就难以收复了,愿请至洛阳再如约!”
叶护听后,连忙下马答拜:“当为殿下径往洛阳。”
其后自领着回纥骑兵驻扎在城外。
长安的百姓有听闻过皇帝与回纥约定的,纷纷前来拜谢李俶。
而李俶在郭子仪的建议下,决定在长安停留整军数日,再引大军东出。
转眼之间,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
这时候,李倓也终于等到了落在后面的襄阳、江西两镇之兵。
至此,李倓所能指挥的兵力一下子超过了十万,且都聚集在了叶县。好在叶县本就是尹子奇的屯粮转运之所,让李倓暂时不用为粮草担忧。而借着这几日的功夫,李倓带着包括投降的叛军将领在内的各军将领或是打猎,或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