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河内急报(2) (第1/2页)
李仪本能地有些失望,但想到对面的乃是李亨,忽然又觉得没那么失望了。
他就知道,想去河东不会这般顺利。
李亨紧接着说:“原本因为史思明归降,朕有意分兵于你去陇右道防备吐蕃入寇,如今看来,却是难了。
李淡眨了眨眼,不太明白李亨说这话想要表达什么.……难道李亨觉得他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判断吗?
想到这,李谈拱手道:“圣人,只需将驻守在京兆府与河南府的陇右镇各军余兵调配给我,不说击败吐蕃,起码绝不让吐蕃有机会袭扰关中。”
谈到具体事宜,李亨不出意外地选择了推托,他摆手道:“此间事不急于一时,还需从长计议。”
李淡忍不住腹诽的确不急于一时,现在已经二月底,再过两月天都热了,吐
蕃的大部队打了大半年的仗,都要撤回高原休养了。
事已至此,李谈直接来了句“圣人高见!”
李亨没有从中听出旁的意味,只当李仪在夸他呢!不过他也没有旁的事了,很快就让李仪回去等消息。
叶护的事进展很快,首先是叶护自行上书请罪,又请辞官职、爵位。
最终叶护的官职从司空降为了左武卫大将军,和李谈身上的左卫大将军、右威卫大将军一样,虽然这些官职建制还在,并没有因为府兵制的废除而消失,但基本只剩个架子了,和领工资的凭证没啥区别。他忠义王的爵位倒是没啥变化,毕竟他的爵位并无实封的食邑。
在大唐表明了保护叶护的态度后,一度十分嚣张的回纥使者竞顺从地接受了大唐的礼物,没怎么停留就离开了长安回去复命。
事后,李椒邀请李淡与叶护宴饮,席间,李椒好奇问道:“三郎就不怕回纥使者回去后当真领兵来攻?”
就连叶护闻言都竖起了耳朵。
李仪道:“且不说草原之上才过完冬,马瘦草稀。回纥与大唐一向亲近,草原上的各部酋长难道真的愿意对已经逃到大唐的人赶尽杀绝吗?
李椒一愣,叶护则是恍然大悟:“是了,谁敢保证自己没有逃亡的一天呢!”李淡对叶护说:“你就安心在长安住下。去岁回纥因借兵之事收获颇丰,待到下半年,仍还要继续借兵。”
其实去年大唐君臣是想把叶护带来的四千精骑都给留下的,但这些精骑大都想着把财货带回回纥,而且还要补充战马,最终都回去了。不然有这支精骑在,谁敢让叶护自尽。
叶护叹道:“可惜以后都未必能与君等并肩作战了。”
李仪则举杯道:“前路如何,尚未可知也!”
当日,回到自己的淮南节度使府,却见张柔正一脸急切地来迎接他,把他拉到卧室后忙不迭道:“三郎,宫中传来消息,与妾交好的宫人内侍大都受到了惩治,原有些收了礼物的今日竟将礼物送了回来。”
“前几日通风报信者可曾安好?”李仪问。
“倒没被找出来,只是也受了训斥,还和旁人一道退回了我赠予她的部分财
货。”张柔道。
李淡点头:“那便无妨,宫中终究是淑妃和李辅国说得算,只要能有个传递消息的渠道便可。此外,若事情危急,可尝试找啖廷瑶。”
李淡说着,心中颇为无奈。这种宫廷斗争在他看来实在是无谓,可偏偏他又躲不过。
张娘子见李谈叹气,拉着他的手说:“郎君不耐这些事,日后交给妾处置便
好。”
李淡反手握住张娘子的手,道:“这些时日也辛苦你了。
虽然看起来张淑妃在通过张柔争取让李仪支持李侣,是张淑妃有求于张柔,但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尤其是李仪不可能忽视李椒去支持李侣。
作为已经离开大明宫别居的皇子,李淡原则上不必每日晨昏定省,只需跟着李椒五日一朝即可,这也是理论上皇帝李亨拜见太上皇的频率。
但在实际操作中五日一见显然太久,既要维持关系通过侍臣传达孝心未免显
得有些疏远,这时候就需要各施手段了。而张柔因为张淑妃“外甥女”和张均之女的双重身份,在宫中还是很有存在感的李亨顾念张说父子昔日襄助之情,一直觉得亏欠了张氏兄弟。
“能为郎君分忧,妾一点不觉得辛苦。”张柔柔声道。
她很清楚,有太上皇的要求在,她的父亲和叔父这辈子大概就是庶人了,就算她的兄弟们日后能够出人头地,那也是以后了。少了宗族相助,她必须做得更好,如此才能坐稳王妃之位!
“只是妾无能,明知郎君希望外任去建功立业,却不能助郎君一臂之力。”张柔的情绪有些低落。
说话间,忽有侍女来报,言宫中急召。
李淡未能从来此的内侍口中得知什么有用的消息,不过在抵达大明宫后,正好碰见了他曾经的监军骆奉先,后者看起来风尘仆仆。
骆奉先在李谈回长安后也回京述职了,未久便被派到了洛阳协助郭子仪,此番匆匆而来,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