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0 章 番外—传统节日变迁 (第6/29页)

加入书签

夕节!

七夕源于牛郎织女星辰传说,汉代时已有完善的牛郎织女传说。

当织女星出现在正东时就意味着季节进入秋季,有了星纪岁首的含义,所以织女星又是代表入秋的星辰】

听着后人种种言论,觉得自己啥都没闻之见之的秦始皇:心情复杂!

【汉代之前七夕时间并不定,大约在七月朔日。

古人认为九为阳七为阴,男子以九来计数,女子用七来定数,最终七夕节被定为七月七日。

七月七是古时女子喘息日,上至嫔妃下至农妇,在这天都能放下繁重的家务,在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嬉戏,谓之乞巧。

因此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

长孙皇后侧目笑言问二郎:“陛下,明岁还举行七夕宴会吗?”

每到七夕都会举办夜宴,让宫女们各自过乞巧的李世民坦然反问:“为何不举办?”

与民同乐自古有之,不过…李世民疑惑,“后人对过节似乎并不上心?”

他没感受到后人过诸节的欢喜劲,希望放假的愿望倒非常明了。

回想起后人展出的影像,长孙皇后为后人辩解几句:“后人生活颇为忙碌,不缺粮食,自然不会祈愿上天庇佑农事。

节日只剩下游玩追忆之意,自然不会如他们这般慎重以待。”

李世民点点头认为自己皇后说得有理,兴致勃勃道:“再过几日就是腊月,今岁有神迹显灵贺盛唐到来

朕要举行大型祭祀仪式,与民同乐!”

长孙皇后掩嘴轻笑:“祭祀乃国家大事,二郎当与诸臣商议。”

说着又添加了一句:“但家宴臣妾做主办得热烈些。”

李世民望着妻子柔声道:“听观音婢的!”

【乞巧习俗在汉代就有记载,汉时宫女聚集在开襟楼上,穿七孔针来乞巧,游戏内容特别多。

把针线放在宫中桌角上,宫女摸黑寻找,这就叫‘斗巧’。

对月亮用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表示她眼手越巧,这叫对月穿针。

宫女穿七孔针的记载,在这一日用五色线结在爱上手上,做‘相连爱’之意,寓意爱情永远。

魏晋战乱多,乞巧习

俗还添加了乞求富贵、乞求长寿、乞求生子感情依托。

传到唐朝七夕节活动非常盛行,唐玄宗还在宫中建了一座乞巧楼用于嫔妃宫女乞巧。

而民间对七夕节日更是期盼,用崔颢的话讲:‘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穿针引线!

现代的我们:近视眼不配!

宋.刘娥好奇:近视眼是何意?是短视?

她收回目光,想起自己在宫外时,每逢乞巧,她穿针引线可是魁首!厉害呢!

【唐人除了陈瓜花酒拜月祭月外,也会捉蜘蛛放入小盒,看谁的蜘蛛网最密,谁就越巧。

宋代以后牛郎织女成了官祭神灵,朝廷把七夕节办得更加热闹,除了传统的灵巧、水浮针、看巧芽等游戏,还有配有‘天河配’、‘长生殿’的戏令习俗。

哐哐哐,呛呛呛!

大戏开场,起幕!

到后来不用七夕节热闹,节前三日街上车马堵得无法通行,堵堵堵,堵到半夜才散,可见人流量之多,七夕节多受欢迎!】

后面的车辆:前面的老哥,你动一动!

老哥:我脚都抬不起怎么动?

看着天幕上热热闹闹的场景,天下百姓找到熟悉的场景:“看看看,那是喷火。”

娘,糖葫芦,天上有糖葫芦。?”

“后人也开庙会呢?看上去咱们要感觉整洁多了。”

“哇塞,人好多啊!”

……

朱元璋&朱棣迟疑:后人展现的是他们大明风貌?

【七夕是缠绵的爱情日,自古文人多爱写七夕,描绘七月七夕节的诗句太多了。

如:宋朝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朝杜牧的‘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明朝韩上桂诗句:七月七夕云无阻,遥望银河深不深】

天幕轻叹:【可惜古时女子诗作不外传,以至于流传下来的七夕女诗甚少,我们无缘可见】

李清照翻出去岁七夕写的诗句:星桥鹊驾,经年才见…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L晴,霎儿L雨,霎儿L风。

将其放置桌上不服道:“谁说女子不写诗?”

她就要把诗留得好好的,把它传下去,让后人知道女子亦有诗英雄!

【七夕节过了是孟秋,是农人收获新粮的季节,每到丰收天子会奉新粮让祖先尝新。

七月十五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之夜,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所以古人把秋尝祭祀放在七月十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